(記者隋泠泉 通訊員王凱)4月20日,遼河油田新部署的SAGD挖潛井杜84-館H61井日產油突破百噸后,保持高位平穩運行。這是遼河油田轉換開發方式提升效益含金量的一個縮影。
轉換開發方式是遼河油田千萬噸穩產的重要支撐。目前,通過開發方式轉換的產量占遼河油田總產量的1/4。今年,遼河油田突出效益優先原則,對待轉井組優選實施、試驗井組控制實施速度、已轉井組強化動態調控,提升效益產量。
遼河油田先算“經濟賬”,對待轉井組嚴把效益關。根據技術成熟度、地面管線建設進度、投資規模、預期效果打分后,遼河油田對待轉井組進行效益排隊。今年,遼河油田擴大了化學驅、蒸汽驅等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遼河油田超稠油蒸汽驅技術實施界限從8萬厘泊突破至20萬厘泊。在擴大轉驅中,遼河油田配套臨時注汽系統,3個新轉井組加速推進,對比原計劃提前6個月完成轉驅,預計到年底可實現21個井組轉驅,提高采收率26.7%。
遼河油田控制試驗井組實施速度,降低風險,提高效益。今年,遼河油田轉換開發方式的試驗井組共有12個,這些井組平均已試驗運行1.5年。相關負責人介紹,試驗井不是看到了好效果就擴大轉驅。遼河油田嚴把試驗達標關,試驗井必須嚴格達到設計指標才進行轉驅,以確保后續經濟效益達標。
遼河油田對已轉井組強化綜合調控,增強井組實施效果。按照“疏堵結合”思路,遼河油田對館陶SAGD分區分類精準調整、蒸汽外溢區注氣分壓隔熱、先導試驗區限注降壓控汽腔、夾層遮擋區驅泄復合牽汽腔、低動用區完善井網提動用,實施調控31井次,區塊產量實現企穩回升。
此外,為尋求產量良性接替,遼河油田有序推進新技術先導試驗。聚焦低碳轉型,油田在雙229塊開展CCUS先導試驗,在沈358、洼77、興北S3塊優選井組開展二氧化碳吞吐試驗,探索低滲透—致密油藏效益開發新途徑,預計提高采收率5%至32.5%。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