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特新道路,才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金光大道。”9月8日,在江蘇南京舉行的2022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上,合肥華升泵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升泵閥”)總經理何玉杰在交流發言時感慨道。
2022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主題為“專精特新強基固鏈”,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據了解,本次會議邀請了兩家“專精特新”企業進行了交流發言,其中就包括華升泵閥。
30%年均增長率背后的驅動力
華升泵閥將有限的資金、人才和技術用在發展的刀刃上,搞科研、強技術,以專業實現突破,已在石化領域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和市場,公司近3年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
華升泵業高速增長的背后,在于找準了發展的路徑,即“專精特新”之路。
從創業至今,華升泵閥始終注重創新引領,專注于工業泵的研發生產。
工業泵,在很多人眼里只不過是個技術含量不高的鐵疙瘩。實際上,工業泵是石化產業領域中的重要基礎零部件和重大技術裝備,是流程工業必不可少的動力源,是非常關鍵“心臟”設備。
上世紀90年代末,國家發改委就公布了我國與西方國家前十名的技術差距,工業泵技術排名第七。觸動于此,懷著解決化工流體機械難題痛點和產業報國的夢想,華升泵閥的投資人和技術團隊十年磨一劍,走上了“專精特新”的創新發展之路。
工業泵有多個細分領域,華升泵閥選擇了技術難度相對較大但附加值高的化工泵作為主攻方向。
以環管軸流泵為例,它是聚丙烯裝置的核心設備,現在口罩生產所需要的熔噴布就是以聚丙烯為原材料。華升泵閥早在2010年就意識到該設備的重要性,并開展深入研發;2012年樣機了通過試驗室驗證;2014年樣機成功應用在武漢石化生產裝置,并完成了工業化運行考核;2015年公司投建大型環管泵測試試驗室,取得了國家CNAS實驗室認證;2020年產品通過中石化鑒定并在石化系統推廣,同年獲批為安徽省環管軸流泵工程研究中心。
多年來,華升泵閥始終保持初心,專注細分領域,堅持深耕細做,將環管軸流泵產品做到了中國第1、世界第3。
沸騰泵是華升泵業研發的另一款拳頭產品。
沸騰泵是沸騰床加氫技術的核心裝備,屬于專利產品。國外沸騰泵價格極高,且交貨期長、維修不便。立足行業痛點,華升泵業研發了首臺國產沸騰泵,造價僅為進口泵價格的11%,打破了該設備長期被國外壟斷的局面。
“發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擇一事而終一生,及一物而致于行,保持專注、專業和專心,立足特定市場和特定產品,強基固鏈。”何玉杰說。
近年來,華升泵閥陸續開發出液力透平、環管軸流泵、沸騰泵等40多種進口替代產品,將千萬噸級煉油裝置高端工業泵國產化率提高至95%以上,百萬噸級乙烯裝置國產化率提高至90%以上,為解決化工流體機械裝備領域的“卡脖子”問題,成功地交出了“安徽制造”的答案,成為泵閥行業響當當的品牌。
目前,華升泵閥打造流體機械、材料、人工智能等領域專家教授組成的50多人研發團隊,取得國家級新產品、首臺套等工程創新成果,解決了多項“卡脖子”難題。獲得授權專利100余項,主編泵類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33項。
數字化轉型助推商業模式重塑
“數字化轉型是市場化競爭中的一個必選項,企業必須加強數字化、智能化的培養和引進,借助數字化來提質增效,提高企業競爭力。”在何玉杰看來,堅持數字賦能、創新引領,是華升泵閥騰飛的新引擎。
近年來,為了更好拓展市場,服務客戶,提質增效,華升泵閥決定實施數字化轉型,在原有ERP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增加PLM、MES系統,公司產業鏈由單一制造業向智能化管控增值延伸,研發了數字化管控平臺和智能防爆巡檢機器人。
該平臺可以快速獲取數據,使得設計和生產速度提高2倍以上,確保了流轉環節快速準確。智能防爆巡檢機器人對泵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測和診斷,數據實時上傳,對潛在故障進行預判和報警,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嘗到數字化轉型甜頭的何玉杰表示,數字化轉型提高了企業產品競爭力,推動了華升泵閥商業模式的創新與重塑,延伸了產業鏈和價值鏈,也引領了化工泵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華升泵閥先后獲得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諸多榮譽稱號,并擁有安徽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安徽省企業技術中心、安徽省特種化工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環管軸流泵工程研究中心等5個研發平臺和1個合肥市職工勞模工作室。
從“小而專”“小而精”到“精而大”“專而強”
“專精特新”企業是增強經濟韌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關鍵主體,也是激發創新活力、完善產業生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022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上,發布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報告(2022年),詳細闡述了一年來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要舉措和積極成效。據介紹,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已培育四批899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小巨人企業總量快速提升、主導產業更加聚焦,專業化優勢進一步凸顯。
由小變大、由大變強,華升泵閥折射出的是安徽專精特新企業的成長軌跡。
在全國省級層面,安徽第一個出臺“專精特新”發展意見,第一個修訂出臺“中小企業促進條例”,第一個出臺國家級“小巨人”獎補政策。
截至今年8月,安徽已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218戶,以占規上中小工業企業17.7%的數量,貢獻了28%的營收和利潤;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480戶、居全國第6位。
安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斷發展壯大,由“小而專”“小而精”逐步成為“精而大”“專而強”。例如,揚子空調器有限公司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進軍空調器起,先后開發出圓柱型空調器、能效變頻空調、廳吧等,規模不斷擴大,在我國眾多空調器激烈競爭的市場,穩穩站有較好的份額;安徽安簧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抓住主導產品做大做強,形成鋼板彈簧5萬噸、汽車轉向節和發動機活塞鍛件800萬件的規模,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億元,成為名符其實的“小巨人”企業。還有許多專精特新中上企業堅持專精特新之路不停步,成為“單項冠軍”“配套專家”,企業規模也實現了“小升規”“規進大”的轉變。
《安徽省十四五中小企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省將培育省級中小企業5000戶以上,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0戶以上;培育專精特新冠軍企業400個,國家級單項冠軍50個,并推動每年100戶專精特新企業在“專精特新版”掛牌。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