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來的是歐洲客戶,疫情對我們的影響在逐步減小。”日前,超達閥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甌北園區里,王策又收到了新的海外訂單。王策是超達的接班人,“雖然我們做的是‘鐵疙瘩’,但閥門是標準化產品,我們可以與全球一流企業進行直接競爭。現在產品進入國際主流市場,機遇和挑戰兼具!”
過去十年,永嘉一度秉持“山區縣也能搞工業、山區縣也能搞創新”的發展思維。而今,隨著一大批“工二代”接力,傳統產業改造、新興產業培育實現了“齊頭并進”,永嘉工業也注入強勁的內生動能。
傳承里守正,創世界性品牌
永嘉是中國
泵閥之鄉,
泵閥及配套企業2905家,泵閥產業國內市場占有率約四分之一,是全省山區26縣唯一單體產值超300億元的產業。
超達的成長,是其中一個縮影。
1984年,永嘉人王漢洲和黃明金創立超達閥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之初,就提出“創世界品牌”的發展目標。2008年,王策大學畢業來到父親公司。
“
制造業和別的產業不同,自己得懂技術。”從蹲在車間看師傅磨刀,到產品研發,王策逐漸從“門外漢”成為公司副總經理。
近年來,超達在品牌建設、創新能力、人才隊伍、質量控制全面推進,成長為溫州泵閥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3年“超達閥門集團”組建,現擁有13家控股子公司,國內多個省市布點外,更在日本、美國布局。今年集團業績已超11億元。
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王策傳承“質量為王”產品理念。累計為國家重點工程研制開發了四十多種閥門新產品及技術,也是中國閥門行業制修訂國家標準最多的企業達109項。
“黨的二十大提出新時代建設制造強國,對我們觸動很大!”王策坦言,要傳承老一輩的精神,專注于深耕永嘉
泵閥行業,在細分領域真正做專精特新“小巨人”,進一步向高端市場拓展,以優質的產品走向全世界。
楊木森接力浙江永球科技有限公司,卻沒有王策這樣順利。
“剛來公司,無論是父親,還是老員工,大家都當我是孩子,基本上提出的想法,都會被否定。”浙江永球有限公司創建于1989年,楊木森也在這年出生,就在父母的泵閥家庭作坊里長大。
“如果我能走出一條父輩們看不懂的路,同時實現企業盈利,他們是不是會改變對我的看法?”整整3年的努力,2015年他研發出礦山排水泵,涉及電控系統、機械動力、通過超大顆粒等關鍵技術,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礦山排水泵為永球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楊木森逐漸有了“話語權”。而在他接力后,永球一直保持20%的業績增長,成為工業流體全方案解決專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作為溫州地區泵類出口大戶,結合國內先進泵技術,產品實現質的飛躍,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連續5年被評為永嘉縣明星企業、高成長型工業企業,今年產值已超億元。
開拓向未來,工業經濟邁上千億臺階
近年來,永嘉將“工業強縣”作為首位戰略,堅定不移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工二代”的接力,有效承接了科技創新強勁支撐、人才要素保障。
11月12日,2022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青年開放論壇在永嘉舉行,浙江紅蜻蜓鞋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錢帆參加了活動,他說自己是來取經的,同時分享未來鞋產業發展的新設想。
據紅蜻蜓統計,二十多年來,全國有2億人穿過紅蜻蜓鞋子。“以前鞋類更多是做一些防護或者穿搭的基礎需求,未來則需要融入更多科技元素,設計師+科學家是鞋類設計發展研發領域大的趨勢。比如熱腳墊、3D打印個性定制等。”作為“工二代”,錢帆對產業鞋和科技融合有著不少創新想法。
紅蜻蜓研究包括面料的科技屬性,比如保暖、防寒、防水工藝,大底的超臨界發泡等。科技不斷變化,融合向未來,錢帆關注的核心,在鞋內整體技術的迭代和專利的迭代。
永嘉工業起步較早,經歷了家庭工業、鄉鎮工業和塊狀經濟三個階段,目前已形成泵閥、鞋服、教玩具、服裝輔料等特色支柱產業,這些產業中,涌現了大量有文化有新思路的“工二代”接力,接續工業產業發展。超達、永球、紅蜻蜓等企業的迭代更新,就是其中的典型。
永嘉縣委書記黃慧表示,工業是立縣之本、強縣之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將是工業立縣、強縣的基本要求,而“工二代”作為新生力量的介入,則是未來發展的全新動力。她表示,永嘉要始終堅持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加快推動工業經濟邁上千億臺階,為推進縣域高質量發展做強支撐。今年以來,永嘉主動對接溫州兩大萬億產業集群培育,全力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統籌抓好工業全域治理、增資擴產等重點任務,僅用時三個月就梳理出3000多畝工業用地,上半年新增工業用地供地完成率全市第一,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省隱形冠軍企業數量均居全省山區26縣第一。未來,借力“工二代”,永嘉現代產業集群、“一核兩翼多點”產業布局以及企業梯隊發展,都將會有新的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