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延平 通訊員孟思煒)“突破了出油關,古龍頁巖油基礎理論和勘探開發實踐取得重要成果。”11月30日,在由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古龍頁巖油高端論壇上,19位兩院院士和400余位專家學者共同把脈古龍頁巖油勘探開發理論與技術上的難點、焦點和創新點,推進我國陸相頁巖油規模上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面對制約古龍頁巖油高效開發的挑戰,孫龍德院士提出,當前比較急迫的是聚焦富烴頁巖這個對象,進一步攻關富烴頁巖沉積學研究方法和方向、富烴頁巖生排烴過程與運移機制的關鍵事件等6個新的科學問題。袁士義院士建議,從儲集空間與地下流體表征、開采機理與可采儲量評價等4個方面提出解決方案。趙文智院士對比分析了古龍頁巖油和國內其他盆地頁巖油的異同,提出從滯留烴量、可動烴量和能量場、生產制度3個關鍵因素提升頁巖油的經濟可采性。劉合院士指出,人工裂縫體積受限是工程措施的主要制約因素,控近擴遠是壓裂改造的核心理念。
與會其他院士專家認為古龍頁巖油未來可期,同時從基礎研究、現場試驗等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建議。經過深入研討與交流,大家明確了古龍頁巖油下一步攻關重點:一是加強古龍頁巖油評價,深化開發重大基礎問題研究,明確頁巖油開發理論與開發模式,建立水平井與體積壓裂縫網體、縫網體流動、能量場和產能四大體系;二是扎實抓好現場試驗,高度關注合理井距、斷裂影響、壓裂液體系、合理生產壓差、清蠟防蠟和成本等六大問題;三是抓緊落實探明儲量,篩選最優區域;四是組織抓好開發方案編制。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