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彭剛 通訊員 肖毅)11月8日,西南油氣田公司蜀南氣礦牟家坪、老翁場儲氣庫群日注氣能力達到130萬立方米。至此,全國首個復雜縫洞型碳酸鹽巖儲氣庫群先導試驗工程全面投運,標志著我國復雜縫洞型碳酸鹽巖儲氣庫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牟家坪、老翁場儲氣庫群位于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境內,全面建成后最大日采氣量將超5000萬立方米,可保障川渝地區及全國季節調峰和應急供氣。
與其他類型的儲氣庫相比,復雜縫洞型碳酸鹽巖儲氣庫具有氣井產能高、儲集空間大、水侵影響小等優勢,但建庫技術難度大,面臨著地層非均質性強、多重介質、儲層壓力極低、斷裂系統多等多項挑戰,在氣藏精細刻畫及井位部署、滲流機理及庫容設計等方面難度極大,成為國內外難于突破的技術瓶頸。
為此,西南油氣田創新形成多重介質高速注采滲流滯后定量表征技術,為單井注采能力評價、庫容參數設計提供依據;形成多尺度巖溶縫洞儲集體精細刻畫技術,首次明確了縫洞型氣藏枯竭條件下氣井產能及滲流特征,為建庫有利區劃分及井位部署提供依據;形成地質工程一體化的大尺寸井定向鉆井技術,實現低壓縫洞型儲氣庫高效鉆井;形成地質力學模型與數值模擬模型雙向耦合的地質體力學穩定性評價技術,評價儲氣庫注采地質體形變風險。這四項關鍵核心技術填補了國內外復雜縫洞型碳酸鹽巖儲氣庫技術空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