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過3年精心籌備,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重慶氣礦云安6井趕在長江水位上漲前,提前1天完成永久性封井。這是國內首例長江中的天然氣井實現永久性封井,在守護長江生態環境與航道安全中彰顯央企責任。
除“暗礁”讓航道
重慶市云陽縣黃石鎮地處三峽庫區腹地,橫斷山脈綿延至此,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云安6井就藏于深溝之中。由于三峽蓄水,這口1998年建成投產的氣井井口被淹沒在水下。
但這口氣井并未因此停采,深入水下的管道依然源源不斷地向重慶云陽、奉節、巫山、萬州等地輸送著天然氣。開采至今,這口井累計供氣2億多立方米,為當地經濟發展和民生供氣作出了巨大貢獻。
隨著長江水位逐年上升,漫灘、陡坎被淹沒。受浪蝕、沖刷及水位漲落影響,云安6井周邊土質岸坡存在滑移型塌岸風險。
為確保這口井生產安全,重慶氣礦對云安6井邊坡進行抗滑樁水泥砼混治理,并在原井口周圍建混凝土封隔墻進行保護。
然而,由于常年遭受三峽庫區水淹,井口裝置及2條高壓采氣管線被不斷腐蝕,封隔墻已無法保證井口裝置的徹底隔離,一旦發生泄漏,將造成較大的安全環保事件。
另外,在三峽庫區蓄水期,云安6井水淹深度達數十米,只能通過設置安全警示浮標對周邊船只進行航道提示。但警示浮標受水流影響容易發生位移、損壞或消失,失去安全提示作用。這讓本是保護氣井安全的“堡壘”,成了隱藏在長江中的“暗礁”,給周圍的生態環境和航道安全帶來潛在風險。
2021年8月10日,重慶氣礦決定對云安6井實施永久性封堵,并將該井的封堵工作交與川慶鉆探試修公司,破“堡壘”、除“暗礁”,守護長江生態環境與航道安全。
決不讓一滴油流入長江
由于云安6井位于長江上游,井口每年露出水面的時間僅有40天左右,這意味著每年留給氣礦施工作業的“窗口期”也只有40天左右。
為確保封井作業順利進行,重慶氣礦與川慶鉆探試修公司精心組織,科學部署,充分考慮環境保護和航道安全等因素,詳細制定了第一年除“碉堡”,安裝井口;第二年起油管,封產層;第三年徹底封固井筒和環空異常帶壓,完成永久性封井的3年實施計劃,搶抓枯水期,與長江水位“競速”賽跑。
這項封堵工程不僅要解決井口裝置破除難、套管破損、井控風險高等技術難題,還要提前制定施工期間水位上漲的緊急撤退預案,以便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考驗。
“有一次,進場施工才十幾天,由于連續暴雨,上游需要開閘泄洪。接到通知時,留給我們撤離的時間只有1天半。當時情況十分危急。”項目負責人說,電子設備一旦浸泡,將帶來上千萬元的損失,而為設備供油的移動油罐房更是需要第一時間撤離,絕不能讓一滴油流入長江。
于是,上百人的保障單位和壓井團隊迅速行動,一邊暫時封閉井筒、優先撤離關鍵設備和機器具,一邊聯合氣象部門、長江流域氣象中心、長江海事局和水運安全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時監測長江水情,沉著應對洪水考驗。
洪峰過后,水位下降,保障單位和壓井團隊立即投入清理工作,沖洗井場淤泥,搬運設備、機器具回到原位,迅速恢復封井工作。
這樣的緊急撤退,重慶氣礦3年遇到3次。
與長江水位“競速”賽跑
過去2年,利用枯水“窗口期”,重慶氣礦與川慶鉆探試修公司在保證井筒安全的前提下,破除原有井口水泥墩,順利完成云安6井拆“碉堡”、封產層的兩年工作計劃。
今年是云安6井永久性封井決勝年。5月25日,云安6井井場露出水面。封井團隊第一時間進駐現場,清淤泥、平場地。針對雨季水情復雜多變,鉆機搶險應急時間緊張,井筒噴漏壓井困難等實際情況,通過分步實施、上下聯動、集團作戰、實時優化等一系列管理創新,一鼓作氣向永久性封井目標沖刺。
6月中旬,重慶多地發布暴雨預警,22個區縣遭遇暴雨,51條河流漲水,其中6條超過警戒線,壓力瞬間傳到封井現場。
重慶氣礦聯合氣象、水利、長江航運等相關部門,加強智能化監測預警,全力做好緊急撤退準備。同時,爭分奪秒開展封井工作。
6月29日中午12時,經過30多天的日夜奮戰,最終實現了云安6井永久性封井。29日15時,長江水位漲至緊急撤離警戒線,重慶氣礦立即啟動應急預案。6月30日凌晨2時,現場設備和機器具趕在水位上漲至井場前全部順利撤離。
此次封井成功,不僅有效避免了油氣開采過程中可能對長江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還標志著重慶氣礦在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道路上邁出了新的一步,為其他類似工程提供了寶貴經驗。(特約記者 丁會 通訊員 楊盛 濮強 陳亞妮)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