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武漢石化年產80萬噸乙烯項目2013年9月13日一次性投料成功,生產出合格產品,標志著武漢乙烯及其配套項目全面投產。作為中國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乙烯項目,其填補了中部地區沒有大型乙烯項目的空白,國內乙烯及下游產品流通市場必然受其沖擊,那么市場究竟會被如何影響呢?
“當量”巨大缺口后的疑問
2012年全國乙烯產量為1486.78萬噸,全年乙烯進口量為142萬噸,自給率達91.3%。但是市場往往把乙烯主要下游產品包括聚乙烯、苯乙烯、乙二醇、二乙二醇和聚氯乙烯等折算成乙烯消費“當量”,這樣計算后2012年中國乙烯消費“當量”為3216萬噸,減去國內產量后,可以得出2012年全國乙烯供應缺口達1729.22萬噸,我國的乙烯“當量”自給率也降為46.2%。
一個供不應求的市場往往會給該市場的生產者帶來高額的生產加工利潤,豐厚的利潤也會倒逼生產者開足馬力來填補市場缺口,乙烯市場如此巨大的供應“當量”缺口也理應為乙烯制造業帶來高企的開工率。
2012年中國乙烯設計產能達到1713.5萬噸,結合產量計算,2012年國內乙烯裝置平均開工率達到了86.8%,遠高于鋼鐵、水泥、玻璃等行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里對比的都是些產能嚴重過剩,大量企業嚴重虧損的行業。
從近幾年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2012年全國乙烯裝置平均開工率為近9年最低值,當然2012年164萬噸的新增設計產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開工率的降低,但是9年來第一次乙烯產量負增長又如何解釋呢?
其實,用乙烯消費“當量”去說明乙烯市場缺口并不可靠,本次武漢年產80萬噸乙烯項目同時配置了50萬噸裂解汽油加氫、40萬噸芳烴抽提、12萬噸丁二烯抽提、30萬噸高密度聚乙烯、30萬噸線性低密度聚乙烯、40萬噸聚丙烯、28萬噸乙二醇7套大型生產裝置。其中高密度聚乙烯、線性低密度聚乙烯、乙二醇都被市場計算在乙烯消費“當量”中的產品,下面我們通過這三個產品的國內市場格局來看看國內乙烯及下游市場究竟如何。
“當量”缺口從何來
我們的生活中充滿著各種塑料制品,這些塑料制品由成千上萬種塑料原料和添加劑組成。其中使用量最大的原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以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武漢石化本次乙烯配套裝置中的高密度聚乙烯、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同屬于聚乙烯。
2012年我國聚乙烯表觀消費量較2011年增加25萬噸達1811萬噸,其中國內產量為1051萬噸剔除出口后凈進口760萬噸,計算下來2012年中國聚乙烯對外依存度為42%,較2011年增加2.1%。進口依存度增加的同時,2012中國聚乙烯設計產能達到1221萬噸,較2011年增加158萬噸,2012年國內聚乙烯開工率從2011年的101.03%下滑至86.08%。
為什么在國內產能大幅增長的情況下,我國的聚乙烯產量反而出現下滑,同時進口增加呢?
從最近幾年聚乙烯進口結構的變化可以看到一些端倪。2012年我國最大的聚乙烯進口國是沙特,其次是伊朗、韓國、泰國、阿聯酋、新加坡、卡塔爾、日本、馬來西亞和臺灣,中東地區占了聚乙烯進口市場近一半的份額。
和韓國、臺灣、美國、日本的油制烯烴相比,中東地區聚乙烯最大的優勢在于低廉的原料成本,而國內1221萬噸的聚乙烯設計產能中,只有70萬噸是使用煤炭或甲醇作為生產原料,其余全部使用石油作為生產原料。相比中東地區價格低廉的天然氣,使用石油作為原料的國內聚乙烯生產企業同樣缺乏競爭力。這也是中國聚乙烯進口依存度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服裝紡織是我國第三大出口產品,出口總量占全球服裝紡織貿易的三分之一,中國服裝紡織產業每年需要消耗5000多萬噸紡織原料,其中超過70%是化學纖維,以乙二醇作為原料的滌綸是化學纖維中份額最大的一種。
超過90%的乙二醇用來和PTA(精對苯二甲酸)聚合制成聚酯,其中聚酯纖維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滌綸,聚酯瓶片作為塑料原料用來生產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飲料瓶和油桶。除此之外乙二醇還可以制作防凍液以及不飽和樹脂等。
2012年國內乙二醇表觀消費量為1086.2萬噸,較2011年增加66.5萬噸,其中國內乙二醇產量為289.7萬噸,較2011年減少3萬噸,剔除出口后凈進口796.5萬噸,較2011年增加69.5萬噸,計算下來2012年中國乙二醇對外依存度為73.3%,較2011年增加2%。2012中國乙二醇設計產能較2011年增加50萬噸達到406萬噸,2012年國內乙二醇開工率從2011年的82.2%下滑至72.1%。
乙二醇也存在和聚乙烯一樣的困境。2012年我國最大的聚乙烯進口國是沙特,中東地區占了乙二醇進口市場超過一半的份額。2005年時中東地區僅占我國乙二醇進口總量的三分之一。
武漢乙烯的銷售輻射網
武漢石化80萬噸乙烯項目所使用的原料是石油,使其配套生產的下游產品自然不具備國際競爭力。不過,受益于地理位置優勢,武漢石化在面對以石油原料為主的國內乙烯生產格局下,天然的具備了區域競爭優勢。
武漢石化80萬噸乙烯項目建成之前,整個華中地區只有河南中原乙烯一家聚乙烯生產企業。受制于中原乙烯聚乙烯供應量限制,大量華中地區農膜、塑料制品的生產企業只能長途跋涉從浙江、江蘇等地采購生產原料。易貿研究中心調研數據顯示,2012年華中地區聚乙烯供應缺口超過125萬噸,其中湖北省2012年聚乙烯供應缺口就達到31萬噸。
本次武漢石化80萬噸乙烯項目中包括了30萬噸線性和30萬噸高密度聚乙烯共計60萬噸聚乙烯裝置,大幅超出湖北省的聚乙烯供應缺口,考慮到2013年陜西、山西仍有大量煤制烯烴裝置投產,西南地區西川石化60萬噸聚乙烯裝置也即將投產,武漢石化的聚乙烯將比較難進入華北、西南等地下游市場。因此,武漢乙烯本地剩余產能將有較大可能流向湖南、安徽、江西等地下游市場。
但是,武漢乙烯所生產的聚乙烯也將受到強烈的競爭沖擊。
2013年全國預計有209萬噸乙二醇新增產能釋放,大部分為煤制乙二醇。其下游聚酯行業在2013年預計投產量卻高達895萬噸,其中福建和浙江分別擴產達255萬噸和250萬噸,這樣看來,只要聚酯行業開工不出現大幅縮水,國內乙二醇的供應缺口還將繼續擴大。
遺憾的是,中國聚酯生產企業有效設計產能雖高達3501萬噸,但其中超過90%的產能位于華東地區。
當然,除了外部競爭,武漢石化乙二醇還面臨著眾多國內生產企業的競爭,幸運的是華中地區現有乙二醇生產企業只有河南永金化工的40萬噸煤制乙二醇。
2013年中國新建和擴產的乙二醇項目還包括已經建成的寧波禾元50萬噸甲醇制乙二醇項目、成都石化28萬噸油制乙二醇項目、貴州黔西38萬噸甲醇制乙二醇項目、河南永金在安陽、永城、洛陽三地各20萬噸煤制乙二醇項目以及河南鶴壁寶馬集團5萬噸煤制乙二醇項目。
最近幾年由于乙二醇供應缺口巨大,武漢石化生產的乙二醇可以通過長江水運至江蘇、浙江、山東等地,但隨著自貿區的發展,國際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武漢石化乙二醇最終銷售格局是一方面供應給中石化體系的洛陽石化作為聚酯原料,另一方面較為零散的供應給湖北、湖南、安徽等地的防凍液、不飽和樹脂等中小型下游工廠。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