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千分尺分別量出滾圈兩邊沿與相對應的支撐滾輪邊沿的距離長度,將量出的8組數據進行比較,將它 們間的差距盡可能地調到接近或相同。先松開拖輪軸承座的緊固螺栓,通過調整螺桿來進行調節。這種調整法 是理想狀態下的調整,由于拌和設備的特殊性和特殊作業,這種方法的不可抗力因素太多,調起來比較費時。 前面分析過,破壞干燥滾筒的動態平衡狀態是拖輪(支承撐滾輪)與滾圈間的連續面面摩擦驅動轉變成兩者間 的線面或者點面摩擦驅動,因此在實際調整中可以通過改變這種點面或線面摩擦驅動轉變成連續的面面摩擦驅 動,盡而阻止滾筒在沿筒體縱軸線方向產生位移,進而保持干燥滾筒的動態平衡狀態。
為了便于簡明闡述調整辦法,先對干燥滾筒各拖輪及各調整螺桿等進行標記并畫出簡明的示意圖,圖1 是本文中提到的部分干燥滾筒的組成元件名稱。圖2是簡明的拖輪與拖輪相連的驅動軸軸承座正視圖。圖3是 拖輪與其相連接的傳動軸及軸承座簡易俯視圖。先對四個拖輪(支承滾 輪)及相連接的傳動軸軸承座進行標記見圖3,面向燃燒器,冷料進入端 的兩拖輪左側為1號,右側為2號;熱骨料進入提升機端兩組拖輪左側為3 號,右側為4號,其中4號為熱骨料進入提升機處的拖輪及相連接的傳 動軸軸承座,每個拖輪左側調節桿從熱骨料進入熱提到冷骨料進入端 依次記為a,a1,c,c1,e,e 1,g及g1,右側依次為b,b1 ,d,d1,f,f1,h及h1 。與之相對應的軸承座緊固螺栓左側依次為A,A1 ,C,C1,E,E1,G及G1 ,右側依次為B,B1,D,D1,F,F 1,H,H1。
如果干燥滾筒在筒體縱軸線方向有上移(即向冷骨料進入段)的狀 態,實踐表明3號和4號拖輪與滾圈間是不連接的面面摩擦驅動即瞬間 點面或者線面接觸,這種情況的調整方法是:3號和4號拖輪軸承座緊 固螺栓A、B、C、D螺栓不動,松開A1、B 1、C1、D1螺栓,3號和4號拖 輪的調整螺桿a、b、c、d不動,將3號和4號拖輪的b1和c1調整螺桿松開,(標記住各松開螺桿的絲數), 然后將a1和d1調整螺桿各緊動相應 的絲數然后將松動的緊固螺栓A、B、C、D緊固。
如果干燥滾筒在筒體縱軸線方向有下移的狀態,調整辦法與上移 正好相對,即A1、B1、C1 、D1螺栓松開,調整螺桿a、b、c、d不動,將a和d調整螺桿松開,(標記住各松 開螺桿的絲數),然后將b和c緊動相應的絲數。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4號拖輪是靠近熱骨料提升機處且干 燥滾筒熱骨料進入熱提的地方,因此4號拖輪的磨損比較厲害,可以 單獨調節4號來達到目的。
如果干燥滾筒沿筒體縱軸線方向有上移的狀態,其調整辦法是:1號、2號和3號不動,將4號的緊固 螺栓D和C松動,而D1和C1螺栓不動,c 1和d1調整螺桿不動,松開c調整螺桿(標記住各松開螺桿的絲 數),然后將d螺桿緊動相應的數絲,然后緊固螺栓D和C。
如果干燥滾筒沿筒體縱軸線方向有下移的狀態,其調整辦法與上 移時正好相反,1號、2號和3號不動,將4號的緊固螺栓D和C松動,而D 1和C1螺栓不動,c1和d 1調整螺桿不動,松開調整螺桿d(標記住各松開螺桿的絲數),然后將c螺桿緊動相應的 數絲,然后緊固螺栓D和C。
以上調整辦法直到滾筒平穩運轉,上、下止推,定位滾輪不轉動干 燥滾筒無摩擦聲音即達到目標,通常情況下1號和2號不必調。如果在調3號或者4號后,干燥滾筒還沒有 達到動態平衡狀態,即沿縱軸線方向有位移時,此時要分別調1號、2 號、3號和4號。然后用千分尺分別量出各拖輪與滾圈邊沿的8組數據, 然后根據位移方向調整,盡可能使這8組數據基本相同或相近。總之, 哪一種調整方法可能使干燥滾筒在短時間內達到動態平衡狀態,因為 在調整之前,滾圈和拖輪不是連續面與面接觸,調整后,可能暫時達到 連續面與面摩擦驅動,再長期磨損,這種連續面面摩擦驅動時刻有破壞 的可能,因此,要勤觀察,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調整。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