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網消息,據張家港檢驗檢疫局統計,今年1~9月,張家港口岸累計進口化工品126.7萬噸,貨值8.0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7.8%和57.2%。
張家港口岸是我國化工品進口主要口岸,其中液體化工品進口在亞洲處于領先地位。張家港檢驗檢疫局緊貼口岸發展需求,全面推進口岸核心能力建設,探索監管有效、張弛有度的進口化工品檢驗監管模式,先后發現52批不合格進口化工品,涉及貨值1200萬美元。對標簽不合格的進口化工品,該局要求進口企業進行整改,驗收合格后予以放行;對發現的12批液體硫磺、苯酚等短重問題比較突出的進口大宗散裝危險化學品,該局及時出具檢驗證書,幫助企業對外索賠735萬美元。
由于張家港口岸涉及的危險化學品名類較多,有些不常進口的危險化學品在分類鑒定、標簽以及安全數據單的制作上有所滯后,企業往往臨報檢時才去做鑒定,耽誤了報檢和通關時間。因此,對于首次進口危險化學品或正在做鑒定、不能馬上提供安全數據單等資料而又急需通關的企業,張家港檢驗檢疫局推出便利措施,采取進口商提交保函的形式,允許企業先通關再查驗,既解決了進口企業的燃眉之急,又促進了進口化工品貿易。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