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0月步入尾聲,化工市場的傳統旺季即將結束。國際原油上周走勢低迷,則成為市場的另一大利空。分析人士認為,國內化工行業即將進入新一輪的調整周期。
在監測的68個重要化工品漲跌榜中,上周均漲跌幅為-0.29%,表現不如前一周。其中環比上升的商品共23種,漲幅前三的商品分別為三氯甲烷、輕質純堿、苯胺;環比下降的商品超過上漲商品數量,達29種。
生意社化工行業分析師張明表示,從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來看,化工行業較去年同期下降8.56%,而自今年二季度開始一直推動市場上行的兩大動力國際原油與傳統內銷旺季都逐漸淡出。
從產業板塊來看,鹽堿產業鏈連續三周上行,其分支液氯-甲烷氯化物產業鏈也保持旺盛生命力;因即將到來停產期,溴化工產業鏈也在廠家的有意提振之下開始上漲;化肥板塊、制冷劑板塊以及有機醇、芳烴板塊則整體步入下行軌道。
無機產品方面,供需失衡成為無機產品近期連漲的重要因素。由于下游電解鋁企業需求好轉,帶動冰晶石價格上漲;進入10月下旬,南美洲及國內農藥需求均進入淡季,廠家庫存高企,而接下來業內仍有17萬噸的產能新建計劃,兩相作用之下草甘膦價格連續兩周穩步下行。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