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0月份武漢乙烯首次實現滿負荷生產后,11月初,撫順石化大乙烯也全面復產,國內乙烯產量穩步上升,市場競爭加劇。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國內乙烯企業正面臨著原料成本高昂、下游需求低迷、產能增加帶來的市場競爭加劇三大壓力,這也導致了國內乙烯產業鏈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原料成本壓力大
揚子石化乙烯專家胡天生告訴記者,乙烯原料是影響乙烯成本的最主要因素,原料在總成本中所占比例達70%~75%,甚至更高。然而,受資源和工藝限制,目前我國乙烯裝置使用的原料以石腦油為主(石腦油占64%、加氫尾油占10%、輕柴油占10%),90%乙烯原料來自煉廠。原料的先天不足,使得國內乙烯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劣勢。
近年來,中東地區憑借廉價豐富的乙烷資源,大規模擴大乙烯產能,并推動石化產業快速發展,成為世界大宗常規石化產品的主要產地和出口地。目前,中東地區約2/3的原料來自乙烷。據了解,目前國內每噸乙烯所需石腦油成本價格在8000元以上,而乙烷成本則在3000元左右。
頁巖氣的大力開發,也使美國乙烯生產商減少石腦油而選擇更為低廉的頁巖氣作為乙烯原料,其原料成本僅是石腦油的30%~40%。美國天然氣價格持續低位運行,使得廉價乙烷產量大幅增長,因此北美地區的乙烯衍生物產品因此極具價格競爭力。
市場需求壓力大
由于受到市場和技術限制,目前,國內乙烯下游產品通常是聚乙烯和乙二醇/環氧乙烷,而聚乙烯產品在中國乙烯下游消費結構中約占60%的比例。去年以來,受世界經濟低迷影響,國內化工市場不景氣,聚乙烯行業虧損尤其嚴重,而乙二醇和環氧乙烷的市場價格和盈利能力也在大幅下降,受下游需求低迷的影響,國內乙烯的需求量和開工率明顯下降。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2年我國乙烯生產量為1487萬噸,比上年減少2.5%。同時,國內乙烯裝置開工率由2011年的99.4%,下跌到2012年的88.7%,是近3年來歷史最低數值。
令人憂慮的是,國內乙烯下游行業不但以聚乙烯、乙二醇等大路貨居多,且以聚乙烯為代表的低端產品占據市場多數。乙烯下游產品創新力較弱,中低端產品競爭激烈,造成乙烯產業鏈的虧損加劇。
另一方面,中東和北美地區大規模生產的聚乙烯和乙二醇等乙烯下游產品,成本僅為我國的20%~30%。同時,中東地區聚乙烯、乙二醇的生產由于內需有限,超過80%的石化產品需要外銷,多數產品銷售至亞洲等新興市場,沖擊著我國市場。
行業競爭壓力大
“十一五”之后,我國乙烯的產量開始跨越式發展。從2007年突破1000萬噸到2011年突破1500萬噸,只用了4年時間。截至2012年底,我國乙烯新增產能140萬噸,總產能達1709.5萬噸,比上年增長8.9%。
近兩年來,一批新建和改擴建乙烯項目快速推進,其中包括大慶石化、撫順石化、武漢乙烯,以及將要投產的四川乙烯,均為大型乙烯項目。
產能的增加使得原本緊俏的乙烯產品也變成了大路貨,企業間競爭加劇,乙烯行業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今年8月份以來,隨著市場的好轉,國內乙烯裝置開工率也在大幅上升。然而,頭頂三座大山的乙烯行業未來壓力依舊很大,乙烯企業仍舊任重道遠。
標簽:乙烯行業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