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年時間,瘋狂的橡膠已從2013年2月的最高點27040元/噸,跌破17000元/噸一線,每噸價格下跌超過10000元。是什么原因推動橡膠由此前的瘋狂上漲,突變為持續下跌?價格巨變背后是行業供需“雙惡化”的嚴峻現實。
下游產能過剩
橡膠需求有著明顯的季節性差異,每年春節前的一兩個月是國內輪胎制造企業備貨期,需求出現明顯升溫。但今年旺季不旺,顯示出下游需求疲軟。
長達一年的熊市壓制了輪胎等生產企業的備貨熱情,“買漲不買跌”是下游廠商的普遍心理,看空情緒持續蔓延,按需采購已成為主流習慣。
此外,年初市場資金異常緊張也是企業備貨意愿不強的重要原因。務工人員提前返鄉,導致1月份企業開工率較往年同期大幅降低,消費預期進一步下降。
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橡膠期貨主力合約1405在2014年1月份異常低迷,短短十幾個交易日已下跌超過8.7%,在所有商品中跌幅居首。業內人士認為,市場之所以看低橡膠價格,不僅受一些短期事件性因素影響,從中長期來看,橡膠需求仍舊較為悲觀。
作為最重要的下游產業,我國汽車產量及保有量近幾年不斷增加,但相比之下,輪胎產能增速更快,輪胎產能過剩問題已非常明顯。作為擁有全國三分之二輪胎企業的山東省,這個問題尤為突出。
1月14日,山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實施意見》,明確規定今后山東省將不再核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新增產能項目,其中輪胎行業赫然在列。
與以往去產能“空談政令”相比,這次山東省還提出了明確的時間表,力爭在5年內解決輪胎等行業的過剩產能問題。在堅決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合理控制產能規模的同時,開始全面清理違規項目。
這是繼河北省下達“軍令狀”后,又一重要省份對產能過剩問題公開發表“宣言”。去產能化已成為2014年國內產業結構深化調整的主流趨勢。業內人士普遍預計山東省輪胎產能擴張將停滯,產業結構調整所帶來的原料采購放緩是必然結果,這也是市場對橡膠中長期需求較為悲觀的最主要原因。
進口量陡增
相比日益萎縮的需求,2013年和2014年國內外天然橡膠產量增速卻居高不下,供需失衡進一步加大。
天然橡膠生產國協會(ANRPC)統計顯示,2013年全球天然橡膠產量為1115萬噸,年增速為4.7%。這一數字比市場之前的預期高出1.7%。預計2014年全球天然橡膠供應量將繼續增加,增速將達到5.8%,產量預估為1245.3萬噸。
格林期貨研究員劉波認為,根據ANRPC預測的數據,2014年全球天然橡膠供應過剩量將攀升至36.6萬噸。這意味著2014年天然橡膠供大于求的狀況不但得不到改善,還會更加惡化。
供給的大幅增加自然壓低了進口橡膠的價格,許多貿易商在2013年年底加大進口力度,期望在年底備貨行情中賺上一筆,但這種做法直接導致我國2013年四季度天然橡膠進口量陡增。
數據顯示,2013年12月中國進口天然橡膠原膠35萬噸,環比大增29.6%,較2012年同期增加66.7%。2013年國內共進口天然橡膠247萬噸,較2012年增長13.5%,增速不斷加快。
令貿易商想不到的是,2013年年底的備貨行情異常慘淡,輪胎生產企業對原材料采購意愿跌入谷底。青島保稅區庫存大幅上升。截至2013年12月底,青島保稅區庫存已經超過29萬噸。2014年1月份庫存進一步增加,截至1月中旬,青島保稅區橡膠庫存再次突破30萬噸,達到30.44萬噸,較2013年年底增長4.7%。
同樣,上海期貨交易所經過多次擴容,天然橡膠的庫存明顯增加,從去年年初的18萬噸擴容到年底的28.7萬噸。截至2014年1月17日,交易所天然橡膠庫存為200815噸,遠超去年同期水平。
環保壓力增加
相比行業內部的供需問題,令橡膠價格前景暗淡的新因素,便是國內霧霾天氣等環保問題。隨著環保壓力加大和限購預期不斷增強,市場更加看淡2014年橡膠需求端前景。
2013年中國車市超預期增長有消費透支的成分。包括成都、杭州在內的幾個城市都傳言會出臺限購政策,刺激了恐慌性的提前購買行為。隨著大氣污染治理壓力不斷加大,更多的城市將采取限制性政策,2014年汽車產銷很可能會有所回落。
除了汽車限購,國家還鼓勵廢舊輪胎循環利用。目前我國廢舊輪胎年產生量約1000萬噸,回收利用率僅有60%。國外方面,美國回收率超過90%,日本接近90%,國內廢舊輪胎循環利用行業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013年5月我國出臺了《廢舊輪胎綜合利用行業準入公告管理暫行辦法》,對廢舊輪胎綜合利用企業的布局、生產經營規模、資源回收利用以及能耗等方面都提出明確要求。該辦法進一步鼓勵廢舊輪胎循環利用行業的發展。
而作為橡膠消費大省,山東從去年開始加大對廢舊輪胎循環利用的支持力度,行業對翻新胎的加工整體有較大水平的提高。毫無疑問,這些對于環保的推進來說是個好消息。綜合分析來看,未來較長時期內,國內橡膠整體需求以及價格走勢卻明顯偏空。
標簽:橡膠價格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