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畜禽污水處理是當前的環保難題,規模化養殖場往往成為集中污染源。湖北金河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豬場糞污綜合處理技術”,通過“固液分離—厭氧發酵—小球藻培養”綜合處理,把豬糞污染變成沼氣和小球藻,其污染排放水平遠低于國家標準。
畜禽污水處理是當前的環保難題,規模化養殖場往往成為集中污染源。湖北金河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豬場糞污綜合處理技術”,通過“固液分離—厭氧發酵—小球藻培養”綜合處理,把豬糞污染變成沼氣和小球藻,其污染排放水平遠低于國家標準。
4月29日,“豬場糞污綜合處理技術”在北京通過了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召開的鑒定會。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研究員王紹堂說,該技術利用小球藻規模化治理養殖場污水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并且簡潔實用,資源化程度高。
當前國內外養豬場治理技術,一般使用化學、物理和生物膜過濾法,投資運行成本大,養殖戶難以承受。湖北金河谷公司經理劉中海說,企業自主研發的利用小球藻生物治理豬場糞污技術,采用純生物方法,防止二次污染。也就是將養殖污染收集到沼氣池里,通過厭氧發酵后產生沼氣,供養殖企業和周邊村民使用;沼液為小球藻生長提供營養源;沼渣加工成有機肥,用于農田和菇類培養基配料等。處理后獲得清水,可重復用于小球藻養殖和沖洗豬圈等,節約大量珍貴水資源。
“試點結果表明,將小球藻濃縮液經厭氧發酵后做為豬的生物飼料,可節約10%至20%飼料來源。飼料成本占養殖成本的70%左右,僅這一項,1年就可收回技術應用投資成本。”劉中海說。
湖北省英山縣環境監測站監測結果顯示,企業試點的英山縣金盆村6000頭養豬場排出污水中,化學需氧量260、氨氮24.2、總磷2.92;百丈河村12000頭養豬場污水化學需氧量為85.7、氨氮36、總磷5.5,遠低于國家《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596—2001)規定的化學需氧量450、氨氮80、總磷8.5。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