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記者3日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獲悉,該校市政學院李偉光教授課題組采用低溫篩選方法,發現了可在2℃低溫下生長的1株新型異養硝化細菌。根據國際命名法則,這一新菌種正式定名為“哈爾濱不動細菌”。該發現對于低溫水源水氨氮處理新技術的開發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記者3日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獲悉,該校市政學院李偉光教授課題組采用低溫篩選方法,發現了可在2℃低溫下生長的1株新型異養硝化細菌。根據國際命名法則,這一新菌種正式定名為“哈爾濱不動細菌”。該發現對于低溫水源水氨氮處理新技術的開發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該研究成果于今年5月在國際著名期刊《國際系統與進化微生物學雜志》正式發表。李偉光課題組對該菌的形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酶學特征及分子生物學特征等做了系統分析鑒定,將該菌株的基因序列與不動桿菌屬內已知菌種進行比對并構建系統發育樹。此新菌的基因序列與屬內其他已知菌種相似度不到85%,同時該菌株與其親緣關系最近種雜交率為25.5%,證實了其是不動桿菌內的一個新種。
目前,我國地表水源水中普遍存在氨氮超標問題,給水廠一般采用液氯消毒工藝。水中氨氮的存在不但會消耗大量的氯,而且氯化消毒副產物的增多還將影響水質安全,而給水廠現有的常規混凝、沉淀、過濾工藝很難去除氨氮。此外,我國大部分地區冬季或春秋季水溫普遍較低,傳統的基于自養硝化細菌的生物硝化技術難以在低溫下對氨氮有效去除。該項研究成果的應用為解決低溫水源水氨氮去除難的問題提供了有別于目前化學方法的新的生物法途徑。
近年來,該課題組在采用基于異養硝化細菌生物法去除低溫水源水中氨氮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進展,研究成果先后發表在《生物資源技術》《國際生物退化和生物降解》等期刊上,并獲得了兩項國家授權發明專利。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