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儀器行業生存現狀分析
在檢測儀器領域,賽默飛、島津、安捷倫等外資企業長期占領我國市場。功能、參數幾乎相同的實驗室檢測儀器,進口價格相較國產的高出近50%,但仍成為客戶首選。針對此,原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鄧勃認為:“花錢是買實用,而不是買性能指標。目前在中檔檢測儀器上,國產設備和進口設備幾乎沒有區別,完全可以滿足使用。”
然而事實是國產儀器的雖然發展較快,但目前,低檔同質化競爭、招投標“遭排擠”、國外隱性技術壁壘制約等因素依然是當前國產檢測儀器處境尷尬。
究竟國產儀器路在何方?據了解,近10年國產檢測儀器和國外產品在價格、質量和性能上差距不斷縮小。儀器新品在技術、設計、創新、性能等方面都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據《2015-2020年中國儀器儀表用零件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了解,如今約1/3髙端儀器仍依賴于進口;另有1/3儀器的國產品與進口品的水平已完全相當。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繼續縮短我國儀器技術與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需要政府的統籌與扶持。
政府統籌規劃。國產科學儀器由政府部門歸口管理,統籌制訂規劃,支持以骨干企業為龍頭,以產、學、研、用相結合,建立國家級技術中心,重點解決制造工藝、關鍵零部件、精密加工、軟件開發、行業標準等主要問題,提升現有產品的技術水平和應用能力。
相關政策扶持。根據實際需要鼓勵應用國產儀器,建立首臺示范項目。探索內外資企業聯合投標,國產儀器與外資技術配套等方式達到“市場換技術”的效果。相關政府部門應給國產檢測儀器足夠的話語權,提供推介、展示的平臺。
隨著政策的東風,國產儀器的發展勢必更加迅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相信這種夾縫中發展的荊棘之路將成為國產儀器騰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