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華登解讀柴油發電機組行業國際宏觀經濟形勢
2017 年,全球經濟增速止跌回升,國際貿易實現恢復性增長,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趨穩,采掘業在全球經濟中“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凸顯。全球 CPI 低位徘徊,但資產價格不斷上揚,失業率普遍降低,結構性矛盾依舊突出。預計 2017 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達到 3.6%,比上年提高 0.4 個百分點。
展望 2018 年,傳統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會弱化,高新技術產品貿易可能進一步受阻,價格上漲對全球貿易的積極效應降低,全球貨幣政策正?;椒ゼ涌?,資產價格存在逆轉的可能。預計 2018 年世界經濟增速為 3.6%,與 2017 年基本持平,但需高度警惕資產價格變化帶來的系列風險。
1、全球經濟增速止跌回升,主要經濟體實現同步增長
2009 年全球經濟出現衰退,在各國經濟政策的刺激下,2010 年快速反彈,當年增速達到 5.4%,隨后經濟增速呈現逐年下滑趨勢,只有在 2014 年出現小幅反彈,2016 年下降到 3.2%。但自 2017 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速結束了持續多年下滑趨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 2017 年全年增速將達到 3.6%,比上年高出 0.4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經合組織(OECD)的研究指出,組織追蹤的2017 年245個國家經濟將全部實現增長,其中有33個國家經濟增速將超過2016 年,這是2007年以來所有被調查國家首次全部實現正增長。
從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2017 年美國、日本和歐洲三大經濟體復蘇態勢良好。作為最大的經濟體,美國經濟逐季走高,2017 年前三季度當季 GDP 折年數同比分別增長 2%、2.2%和 2.3%,預計全年增長 2.2%, 比 2016 年高出 0.5 個百分點。2017 年前三個季度日本經濟增速分別為 1.5%和 1.6%和 2.1%,均超市場預期。2017 年一季度歐元區 GDP 增速高達 2.7%,為過去 6 年來最好水平,二三季度分別增長 1.8%和 2.3%,預計全年增長 2.1%,比 2016 年高出 0.5 個百分點。
此同時,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在推動世界經濟增長方面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俄羅斯和巴西等國經濟表現出較強的韌性,2017 年并沒有出現金融及國家主權債務危機,反而走出衰退,開啟了復蘇步伐。
IMF 預計,2017 年俄羅斯和巴西經濟將分別增長 1.8%和 0.7%, 2016 年俄羅斯和巴西經濟分別下降了 0.2% 與 3.6%。受此影響,獨聯體國家以及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經濟增速均有所回升。受益于歐洲經濟的復蘇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的影響,歐洲新興與發展中經濟體也呈現加速增長態勢,IMF 預計 2017 年該地區經濟增長 4.5%,比 2016 年高 1.1 個百分點。
2、國際貿易實現恢復性增長,各國經濟繼續從全球化中受益
2012 年以來,全球貨物與服務貿易呈現低速增長態勢。需要指出的是,IMF 統計的這一增速是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如果考慮價格因素,全球貿易最近兩年應該是持續負增長。以現價計算,2014 年至 2016 年,美國商品和服務貿易額分別為 5.24 萬億、5.03 萬億和 4.92 萬億美元, 2015 和 2016 年同比增速分別下滑 4.1% 和 2.1%。同樣,以現價計算,2015 和 2016 年日本貿易總額也分別下降了 1.7% 和 6.8%。
不過,自 2016 年四季度以來,主要經濟體貿易出現了同步復蘇現象,2017 年大多數國家都出現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IMF 預計 2017 年全年商品和服務貿易將增長 4.2%,創下 2012 年以來最好水平。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價格上漲因素;二是經濟復蘇與貿易繁榮的相互促進。
以美國為例,2017 年前三個月當月石油和石油制品進口價格指數同比分別上漲 60%、74%和 53%,之后雖有所下滑,但 9 月份仍高達 21.4%。除了石油之外,其他進口商品的價格也由持續下跌轉向穩步上漲。2014 年 12 月份以來,美國剔除石油和石油制品的商品進口價格指數持續 24 個月同比下降,直到 2016 年 12 月才實現上漲。2017 年以來,這一指數始終保持上漲的態勢,2017 年 9 月份同比上漲 1.2%,而前兩年同期分別下降 3.2%和 0.6%。
IMF 之前的研究表明,全球貿易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疲軟。同樣,2017 年全球貿易的繁榮主要源于經濟復蘇。經濟復蘇和貿易繁榮相互促進,石油和大宗商品貿易的繁榮自然會促進相關行業的生產和投資,資源輸出國出口收入的增長也會增強對全球資本品、消費品及服務的進口能力,從而拉動全球經濟增長。
因而,不論是資源輸出國還是進口國都能從貿易繁榮和經濟全球化中受益。
3、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趨穩,采掘業在全球經濟中“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凸顯
2016 年初,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急劇下滑,國際原油價格一度跌破每桶 30 美元。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下滑,拖累了全球經濟增長。在現代經濟中,以原油為代表的采掘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很低,但其影響不可小覷,石油在全球經濟穩定中仍然發揮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對資源輸出國的影響不言而喻,即使對資源進入國的影響也是如此。
2014 年美國采掘業的名義增加值為 4827 億美元,2015 年下降到 3278 億美元,直接導致名義 GDP 下降了 0.9 個百分點,占 GDP 的比重也有 2.8%下降到 1.8%,
2016年占比進一步下滑到 1.4%。2017 年出現逆轉,以現價計算,2017 年一二季度采掘業當季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 32.6%和 26.1%,對名義 GDP 拉升均超過 0.5 個百分點。
除了對 GDP 的直接貢獻之外,采掘業對經濟穩定與增長的間接貢獻也不可低估。一是價格上升促進了投資。以美國為例,2007 年美國能源建造支出占非住宅建造支出的比重一直在 10%以下,2014 年攀升到 17.5%,當年世界經濟增速也創下 2012 年以來最好水平。
2017年前9個月能源建造支出快速回升,占非住宅建造支出比重比2016年提升了0.6個百分點。二是大宗商品價格的穩定對全球清潔能源、節能及相關產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三是價格的穩定對收回前期投資成本、增強再投資能力、保障貸款安全、穩定國際金融市場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4、 全球 CPI 低位徘徊,資產價格不斷上揚
2017 年以來,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市場國家,以 CPI 衡量的通貨膨脹均處于較低水平。2017 年 10 月份,美國、日本和歐元區三大經濟體 CPI 同比漲幅分別為 2%、0.2%和 1.4%,飽受高通脹困擾的巴西和俄羅斯兩大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都回落到 3%以下。通脹壓力下行,為各國提供了寬松的貨幣政策,2017 年 9 月 7 日巴西央行再度降低基準利率,這也是 2016 年 10 月份以來第 8 次降息。
不過,各國發放的貨幣并沒有消失,而是流到了資產領域,推動了資產價格不斷上漲。除了歐美國家股指不斷創下新高之外,房地產價格也不斷上揚。2013 年二季度美國住房價格同比上漲 4.3%,之后每個季度的同比漲幅均超過這一幅度,2017 年三季度達到了 6.4%。
同樣,2014 年以來,歐盟房價與美國房價同步上漲,2017 年前兩季度當季漲幅分別為 4.3%和 4.4%。資產價格上漲產生的財富效應會擴大抵押貸款規模,促進借貸消費和投資,從而帶動經濟增長。更為重要的是,房地產的產業鏈條最長,房地產繁榮自然會拉動經濟快速增長。
5、 失業率普遍降低,結構性矛盾制約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新興產業發展
在經濟復蘇加快的背景下,全球就業市場明顯改善。2017 年 9 月,美國失業率下降到 4.2%,比上年同期下降 0.7 個百分點;歐元區失業率也下降到 8.9%,同比下降 1 個百分點;日本失業率 2017 年一直保持在 3%以下;俄羅斯失業率在2017 年 9 月份也下降到 5%。
整體上看,就業市場似乎并無問題,但就業結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民生問題依然突出。就美國而言,2017 年 9 月份勞動參與率才上升到 63.1%,金融危機最為嚴重的 2009 年每個月都保持在 65%以上,這說明大量失業者退出勞動力市場,同時美國黑人失業率一直保持在 7%以上水平。更為嚴重的問題是,青年失業率仍保持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