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中科大研究獲重大突破 奠定量子信息技術基礎(2016-01-2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近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基于半導體量子點的高效率和高全同性的單光子源,綜合性能達到國際最優,為實現基于固態體系的大規模光子糾纏和量子信息技術奠定了科學基礎…[詳情]
ADS強流質子直線加速器注入器I調束研究取得新進展(2016-01-26)
1月21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ADS先導專項強流質子加速器注入器I成功實現了7個低β Spoke超導腔高梯度穩定運行,質子束流強大于10.6mA,束流脈沖寬度為1ms,出口能量達到5.97MeV。…[詳情]
石化承壓設備災害防控與恢復關鍵技術研究”等5項科研項目通過中國石化科技部驗收和鑒定(2016-01-26)
月25日,由我院和茂名石化共同承擔的“石化承壓設備災害防控與恢復關鍵技術研究”、“在役乙烯裂解爐管檢測關鍵技術研究”、“國產制氫轉化爐爐管質量評價及壽命預測研究”、“煉油裝置檢修降低開蓋率技術…[詳情]
大連化物所生物分子模擬理論方法研究取得系列進展(2016-01-26)
隨著生物大分子實驗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巨大和復雜的分子體系被發現和鑒定出來,凸顯了生物分子體系本身特有的多尺度特性,而分子動力學模擬作為生物分子功能解析的強有力工具和研究手段,已經必…[詳情]
青島能源所3-羥基丙酸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進展(2016-01-25)
3-羥基丙酸,作為美國能源部公布的12種高附加值生物基平臺化學品之一,結構的特殊性使其成為合成多種化合物的前體物質,利用廉價的生物質原料進行微生物合成3-羥基丙酸是代謝工程領域熱門研究方向…[詳情]
昆明動物所在多聚不飽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研究中獲進展(2016-01-25)
多聚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fattyacids,PUFAs),如花生四烯酸(AA,C20:4n-6)、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n-3),具有兩個以上的不飽和鍵,不僅是構成生物膜的結構分…[詳情]
重慶研究院在全球變化下的河流物質輸送研究中取得進展(2016-01-25)
近日,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生態中心研究員李思悅團隊以東南亞最大河流-湄公河為例,揭示了近90年以來河流水體主要離子的相對組成、無機碳和主要離子縱向通量以及驅動因素。結果表明表…[詳情]
金屬所材料低周疲勞損傷與壽命預測研究獲進展(2016-01-21)
對于材料的疲勞損傷與壽命預測,經典的Basquin公式(1910年)與Coffin-Manson公式(1954年)分別選擇應力幅與塑性應變幅為參量進行評價。然而,鑒于疲勞實驗中應力幅和應變幅的差異,同一組數據經由不同…[詳情]
大連化物所金催化劑研究取得新進展(2016-01-21)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在金催化劑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發現了在高溫氧化條件下的金與非金屬氧化物之間的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MSI)效應,研究成果以通訊形…[詳情]
成都生物所在快速合成手性四氫喹啉衍生物研究中獲進展(2016-01-19)
手性四氫奎寧骨架(THQ)存在于很多重要的天然產物與藥物中間體中,因此,發展新的合成方法用于快速構建該骨架意義重大。鄰亞甲基亞胺中間體(AOX)與烯烴通過氮雜Diels-Alder反應可以快速構建此類化合…[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