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
科學家PK土壤病 “特長生”氯化苦臨危受命(2015-09-16)
“以前地里遭病害,每畝收成不超過8000斤,倒茬休耕也不管用,現在用了土壤蒸熏技術,每年畝產都能到13000斤左右。”種了十年生姜的山東安丘石堆鎮農民王文剛告訴記者。…[詳情]
科學家研制新型超硬度材料 采用鉆石熔合制成(2015-09-15)
9月15日消息,眾所周知,鉆石是地球天然礦物中硬度最高,而立方氮化硼是一種常用的磨料,雖然硬度低于金剛石,但是其擁有優異的熱穩定性。近日,研究人員用一種新型的的合金方法熔合鉆石和立方氮化硼,…[詳情]
中美科學家在青光眼研究方面獲突破(2015-09-11)
中美科學家10日說,他們弄清楚了為什么眼壓增加會導致并加重青光眼,這一突破可能會帶來預防和治療青光眼的新一類藥物。 青光眼是指因眼壓過高造成視神經萎縮,導致視力損失甚至最終失明的常見眼…[詳情]
中國科學家發現超級稻增產新基因(2015-09-08)
記者7日從中國水稻研究所獲悉,該所超級稻種質創新團隊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從一份浙江地方水稻品種中成功分離并克隆了一個能夠顯著提高超級稻產量的重要基因GS2。…[詳情]
美國科學家開發出連水蒸氣也不沾的新型納米材料(2015-09-07)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葉是天然的不沾水“大師”,它能防雨水但防不了水蒸氣。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最新開發出一種連水蒸氣也不沾的新型納米材料,真正做到“滴水不沾”。…[詳情]
科學家開發出“滴水不沾”新納米材料(2015-09-06)
據研究人員介紹,當液滴落到一個物體的表面,通常出現兩種情況:一是物體表面仍“鎖”有一層薄薄的氣體,液滴漂浮在這層氣體上,而不會沾在物體表面;一是兩者之間沒有氣體,液滴與物體表面緊密接觸,并被…[詳情]
科學家開發出微米級實驗裝置可觀察并控制量子運動(2015-09-01)
理論上,量子噪聲是所有物體運動所固有的,施瓦伯和同事設計了一種裝置,能觀察并控制量子噪聲。這種微米級的裝置由柔性鋁片和上面的一層硅基質構成。 一個由美、韓、德等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詳情]
中國科學家成功制備首例全金屬三明治化合物(2015-08-21)
從中科院獲悉,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稀土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孫忠明課題組圍繞全金屬芳香性團簇化合物的合成開展工作,成功制備了首例全金屬“三明治化合物”。該化合物的成功制備為合成…[詳情]
美科學家成功使二氧化碳變身碳纖維(2015-08-21)
將人為產生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轉變為一種有價值商品,一直是科學家和政府官員的夢想。現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直接轉化成在工業和消費領域都十分緊俏…[詳情]
我國科學家發現沙漠下隱藏的“碳匯”(2015-07-29)
記者28日從中科院獲悉,該院新疆生態與地理所的一項最新研究確認,在地球上浩瀚的沙漠下,隱藏著大量的地下咸水,這個咸水“海洋”和真正的海洋一樣,是一個“碳匯”,正是全球相關科學家苦苦尋求的“迷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