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
中國化學家獲“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2015-03-09)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發布消息說,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在內的5位女科學家獲得2015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詳情]
科學家發現五邊形石墨烯新結構(2015-03-02)
中、美、日三國科學家近日發現一種碳的新結構——五邊形石墨烯。這種以碳五元環為結構基元構成的二維結構可望成為一種全新的碳材料,一旦制備出來,某些方面性能可能會超越導體石墨烯,在電子學、生物醫…[詳情]
科學家開出化石燃料黑名單(2015-01-21)
如果想抑制全球變暖,那么加拿大、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和美國不能繼續過多地開采其領土內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這是一項新分析得出的結論,該研究旨在確定要保持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增幅不超過2攝氏度…[詳情]
中國科學家在生物燃料轉化方面取突破(2014-12-12)
10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發布了一項在生物燃料領域的研究成果,該所研究人員通過克服原料難以降解的特征,從而提高生物燃料乙醇的產量,并節約生產成本。 隨著石油枯竭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詳情]
美科學家預測磁鐵可作無線制冷器(2014-07-31)
或許有一天,你家的冰箱可以用磁鐵來作“制冷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近日發展了熱電學中描述電子傳輸的方程,用于描述磁振子傳輸,發現如果處在有差異的磁場中,磁振子可能會從磁鐵一端運動…[詳情]
中國科學家首獲林內伯恩獎(2014-06-26)
【摘要】6月23日,在德國漢堡舉辦的第22屆歐洲生物質能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袁振宏研究員榮獲2014林內伯恩獎(LinnebornPrize),成為中國首位獲此殊榮的生物質能科學家。…[詳情]
科學家開發出超分子組裝新方法(2014-06-25)
有望帶來比硅材料性能更優越的分子電子設備 【摘要】英國和日本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超分子組裝的新方法,有望帶來比硅材料性能更優越的分子電子設備,比如用巴基球制造的柔軟電視屏幕,為人們帶來…[詳情]
科學家找到“光變物質”的簡單方法(2014-05-21)
【摘要】科學家布雷特和惠勒1934年提出,如果讓兩個光子通過撞擊結合在一起,有可能變成物質,形成電子和正電子——這是最簡單的“光變物質”方法。但他們也認為這只是理論,從未想過有人能實際證明這一預…[詳情]
我國科學家在甲烷高效轉化研究中獲重大突破(2014-05-13)
【摘要】記者9日從中科院獲悉,該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團隊在甲烷高效轉化相關研究中獲重大突破,成功實現了甲烷在無氧條件下選擇活化,一步高效生產乙烯、芳烴和氫氣等高值化學品。…[詳情]
科學家發現成噸生產石墨烯方法(2014-04-24)
【摘要】石墨烯是世上最薄和最強韌的材料,但一直被認為難以大量生產。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的化學物理學教授科爾曼卻發現,原來尋常人家的廚房也有能力把石墨轉化為石墨烯,意味生產石墨烯的能力將有…[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