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余年,我國二硝行業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期,不論是從技術還是規模上都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間,行業快步向前,產能再次實現翻番,穩居世界生產大國的地位。與此同時,二硝行業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如企業小而分散、質量參差不齊、生產不規范、環保安全不達標等。正因為這些問題,市場出現無序競爭,企業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一些不規范的企業安全事故頻現,部分企業被迫停產轉產。業內人士認為,企業在認清發展瓶頸的同時,今后仍需理順思路,分三步讓企業做大做強。
第一步,利用規模經濟,實現一體化戰略。
當前,大部分二硝企業產品品種單一,有的甚至下游產品連硫化黑品種都沒有,根本沒有自我消化能力,也不利于企業未來多元化發展。同時,由于核心原材料供應商過于集中,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主要供應商,對上游企業的議價能力較弱,影響了盈利水平。
因此,企業應根據自身現有能力,利用技術優勢,擴大現有產品的生產規模,使企業主打產品占據國內龍頭位置,保證能為國內市場提供質優、穩定的產品。針對一些產能較小、產品單一、生產不規范的中小企業,應通過尋求重組或合作的方式,完善上下游產業鏈條,也以此解決原材料供應商集中造成的受制于上游的問題,以及產品單一引起的下游難消化問題。
第二步,實施科技創新制度,穩定科技人才。
建立技術研發隊伍,可以把新技術轉變成生產力。企業為了防止核心技術人員流失以及核心技術泄密,要進一步鞏固企業在細分市場上的技術優勢,實施科技創新激勵制度,不斷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廣泛吸引和穩定科技人才,建立研發隊伍。企業可以對核心技術員工實施股份激勵,逐步加大研發投入,調動科技人才的創新積極性,不斷保持企業在行業內的技術優勢。
第三步,努力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在當前形勢下,一些中小二硝企業普遍存在整體資金實力有限、融資渠道單一的問題,長期以來主要依靠自身積累資金、銀行借款和股東投入,限制了企業的發展速度;而企業一旦上了規模,形成了完善的科技創新機制后,也面臨融資問題,這也是困擾眾多企業的普遍問題。分析認為,通過“新三板”上市、入股國企(混合所有制)等方式,可以拓展多種融資渠道,積極籌集企業長期發展所需的資金,為拓展國際國內市場打下堅實后盾。
當然,企業的努力也離不開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如促進淘汰落后產能、扶持先進企業、規范行業秩序等政策的出臺,以及對高新技術企業給予稅收、貸款優惠政策等。
標簽:二硝行業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