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江南水鄉,河流眾多。全省70%的人口、絕大多數城鎮、絕大多數產業都集中布局在僅占全省國土面積20%左右的平原和江河中下游地區,由此帶來的水環境負荷特別重。
記者日前跟隨“中華環保世紀行”采訪團來到浙江,浙江省環保廳廳長、省生態辦主任、省治水辦常務副主任徐震說,浙江治水,力度、廣度、深度都是空前的,在堅持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的“五水共治”的同時,提出“治污必先治水”。“十二五”以來,重點開展了鉛蓄電池、電鍍、制革、造紙、印染、化工等6大涉水重污染行業的整治提升工作,大幅削減對水體的污染排放。其中,全省273家鉛蓄電池企業關閉224家,行業總產值較整治前增長113.2%,利潤增長174.5%;1544家電鍍企業關閉734家,行業總產值增長45%;180家制革企業關閉106家,行業總產值增長66%;造紙、印染、化工行業累計關閉企業1139家,單位產值廢水排放量分別下降28.5%、35.1%、23.6%,行業總產值分別增長18%、17%、51%;浦江縣水晶企業從22000家銳減到1376家,徹底擺脫水晶產業依賴,成為2014年浙江經濟年度樣板。
錢塘江是浙江的“母親河”,浦江縣位于錢塘江的上游。浦江縣恒昌集團王勇告訴記者,從浙江實施“五水共治”以來,企業累計投資1.6億元,用于車間改造、設備升級和環保整治,建成了日處理能力達9000噸的廢水處理系統。2014年,企業在廢水排放色度已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基礎上,不斷自我加壓,投資近1000萬元,新增臭氧脫色系統,噸水強氧化性處理成本為1—1.5元,打造出印染行業出水的“浦江標準”——基本無色。自主開發了燃料、助劑自動配送系統,大大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物料損失以及廢水、污泥的產生量。
王勇說,整治后,企業出水COD(化學需氧量)小于或等于120毫克/升,而國家相關的環保標準是小于或等于200毫克/升,出水基本無色,遠低于國家和浙江省要求的控制指標;節能效應明顯,噸紗取水量從80噸降低到45噸,重復用水率達43%,日節約用水3500噸,年節約用水105萬噸;中水回用日回用量2000噸,年回用量可達60萬噸;車間噸紗用能節省三分之一,年節約標準煤4500噸,利潤同比增加三分之一。
浦江縣環保局局長徐江進說,恒昌集團是污染國控企業,其廢水處理后全部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二次處理,而且所有排污信息都必須公布在門口的顯示電子屏上,做到“陽光排污”。
“我們縣環保局才8人,管幾百家企業,環保執法人員19人,這些人把所有支流、河道水質檢測一遍,至少要三天三夜。因此,治污光靠環保局是不行的。我們不但要讓企業強化環保意識,投設備資金來治污,還要從重打擊,從快整治,形成環保合力。”浦江縣委書記施振強說,浦江現在還推行公眾隨手拍污染,微信舉報,秒受理。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