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煉化項目建設少了,環保建設項目多了——3月10日,記者到獨山子石化公司采訪時發現,這是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項目完成后,公司發生的一個顯著變化。幾年來,煉化裝置區里四面開花的現場施工,90%以上是在進行環保上的升級、改造。其中,熱電廠老區、新區鍋爐煙氣脫硝改造項目和年80萬噸催化再生煙氣脫硫脫硝除塵項目列入公司“十二五”的重點減排三大重點,總計投資3.2億元。
建新易、改舊難。獨石化煙氣排放升級改造實施得非常艱苦,用“傷筋動骨”“開膛破肚”“改頭換面”來形容并不為過。但環保責任重于山,為共同守護區域環境,獨山子石化寧愿承擔這種劇痛。
熱電廠老區鍋爐煙氣脫硝改造經歷了這樣的“老裝置改造”的難處,時間少、空間小、人手缺、安全風險大。項目建設公司領導掛帥、及早入手、多輪論證、倒排計劃。11臺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老鍋爐被解體又被重裝。在幾乎轉不開身的狹小施工空間,上千噸的部件只能依靠最原始的滑輪工具靠人力運進裝置、安裝到位。石化生產必須保持幾年長周期運行,熱電廠必須保持同步運行,否則就是生產事故。脫硝改造所能利用的有效時間,只有石化生產用電用熱低峰時期,電廠鍋爐輪換備用時的短短幾個月。
雖說是改造,但程序和新建裝置是相同的,“三查四定”、試運、修訂新操作規程、培訓一個都不能少。項目負責人武新明和管理人員幾天回不了家是常事。用他的話來說是“從睡眠里擠時間,大項目建設都沒有這么難”。熱電廠兩個脫硝項目2015年9月完成全部改造,順利運行,老區脫硝率達到80%以上,新區動力站脫硝率達到70%以上,治理效果達到設計水平,兩套脫硝設施每年可減少氮氧化物排放9000噸。
獨石化近9年的環保投入已達到這個公司幾十年環保總投入的1/2,環保設施數量已翻了一番多。“十二五”期間,獨石化實施低碳循環經濟項目建設,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環保總投資超過6億多元,完成了煙氣脫硫脫硝、惡臭點源治理多個重點項目在內的大小125個環保項目。目前,獨山子區內保持連續運行的環保設施達180多套,環境在線設施60多臺套,其中24套與政府及集團公司聯網,實現實時監控。
長年對環保的投入,為獨石化積累了豐厚的環保“家底”。隨著生產的不斷優化,獨石化三廢處理實現“集中化”。在煉化新區東側、石化大道以西形成了一個“環保裝置區”,獨石化一個專門的環保管理車間、上百人的環保專職員工隊伍日夜維護著這些裝置。同時,各生產裝置和熱電廠不僅承擔著生產任務,而且更多地負起了環保職責。如何管理好、運行好這些環保裝置?
這個公司全面落實新《環保法》及配套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強化“超標就是事故、超排就是違法”的意識,將環保裝置等同于生產裝置管理,將“三廢”當做產品來對待,切實加強廢水、廢氣的排放管控,實現全面達標排放。在煙氣治理上,獨石化推行分級預警管理,平穩運行脫硫、脫硝、除塵設施,11臺鍋爐8個排放口,污染物在線監測結果全年未出現超標數據。
獨石化修訂了《事故管理程序》,將廢水、廢氣外排超標點次分級納入公司各級事故(事件)管理,將國家煙氣排放濃度標準限值劃分為車間預警、車間應急、分廠處室應急、分廠應急四級內部控制指標,逐級收緊。按照超標持續時間,公司分別在5分鐘、20分鐘、30分鐘設定預警值,達到預警值時啟動值班干部、車間第一負責人、分廠處室及廠領導應急,現場排查原因,及時進行工藝調節,確保達標。同時,根據環保異常發生范圍、影響程度、持續時間對公司的事故管理程序進行細化,污染物排放濃度小時均值超標即列為車間級環保事故,逐級向下傳遞壓力,納入車間的環保事件管理,環保異常事件的處罰考核對象涉及屬地單位、外委單位、廠級生產部門、業務主管廠領導,各級責任明晰、壓力逐級傳遞,將“超標就是事故”落到實處。2015年,煙氣排放口的在線監測數據100%合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遠低于國家火電最新標準排放值。
獨石化以煙氣污染物排放指標倒逼生產裝置的操作控制,細化原料進廠、輸送,鍋爐負荷及操作參數等多個環節的管理。技術部門將脫硫、脫硝、除塵單元煙氣排放污染物指標列入裝置的工藝卡片管理,出現指標波動,立即調整脫硫、脫硝劑的投加量,控制指標波動范圍,保證排放濃度的穩定。設備部門對設施出現故障,全部按照應急搶修對待,保證設施的安穩長運行。環保部門嚴格在線監測的監管,各部門分工明確、多管齊下、齊抓共管,保證裝置長周期穩定運行。
標簽:獨山子石化 工業煙氣治理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