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是一種具有特殊物理化學性質的有毒重金屬元素和全球性污染物。近30年來受到了科學家、立法者和公眾的普遍重視和嚴重關切。青藏高原具有獨特的“高寒”氣候特征和廣泛發育的冰川-湖泊區,是世界范圍開展冰芯-湖芯記錄大氣汞變化歷史研究的理想場所。通過利用冰芯-湖芯保真性強和分辨率較高等特點對青藏高原大氣汞沉降的變化歷史進行重建,不僅可以提升青藏高原汞元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規律的認知水平,而且為我國更好履行國際汞公約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中心康世昌課題組,通過喜馬拉雅-青藏高原地區8支淺湖芯和1支深孔冰芯(各拉丹冬冰芯,147米)重建了過去500年以來(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大氣汞沉降變化歷史,成為青藏高原迄今為止高分辨率和最長時間序列的大氣汞沉降歷史記錄,也是全球屈指可數的長時間序列冰芯汞記錄之一。
通過該項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認識:(1)與GEOS-Chem模式模擬結果相一致,湖芯記錄的大氣汞沉降通量呈現出喜馬拉雅山南坡地區顯著高于青藏高原,南亞次大陸人類活動釋放汞的跨境傳輸是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2)冰芯歷史記錄表明,15世紀后期至工業革命前夕,大氣汞沉降主要受自然過程,特別是大氣粉塵沉降的影響。(3)冰芯-湖芯共同記錄了自工業革命以來,尤其是二戰以來,大氣汞沉降通量快速增加,這與歐美地區大氣汞沉降通量近幾十年來呈現下降或保持穩定的趨勢不一致,反映了青藏高原的環境正在受到南亞地區不斷增加的人類排放污染物的影響。如果未來南亞地區人類排放污染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則大量通過跨境傳輸而來的污染物將極有可能對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態系統及人類健康構成潛在威脅,值得進一步關注。
該項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B等項目支持。研究成果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上以Atmospheric Mercury Depositional Chronology Reconstructed from Lake Sediments and Ice Core in the Himalayas and Tibetan Plateau 為題在線發表。
標簽:湖芯 冰芯 汞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