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十三五”規劃綱要獲得高票通過,這將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發展給予引導。那么,“十三五”期間我國PPP投資趨勢如何,有哪些重點項目和投資機會?
“十三五”國內PPP投資發展趨勢
從中央部署以及2014年以來國家就推進PPP出臺的一系列舉措,并結合社會資本的訴求來看,“十三五”期間我國PPP投資的趨勢大致如下:
一是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規范透明,PPP投資環境更加良好。特許經營立法已進入全國人大的立法計劃,有關部門分別就特許經營、PPP開展立法調研,并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最終法律的出臺,要看全國人大立法機構、國務院法制部門的協調結果。但可以肯定的是,PPP相關的法律制度在“十三五”期間出臺的可能性極大,這將會進一步引導和規范PPP項目的發展。
二是PPP投資范圍更加廣泛,社會發展領域將是關注點和難點。過去國內特許經營項目主要集中在有收費機制的高速公路、供水、供熱、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領域,運作模式和管理制度相對較為成熟。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對文化、體育、養老、醫療等公共服務提出了更高需求,客觀上需要加快相關設施投資建設。“十三五”規劃明確了公共服務供給的改革方向,即能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的,則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三是金融支持舉措更加接地氣,PPP投資退出渠道更加豐富。PPP項目與傳統政府融資平臺項目的投融資方式不同,除了政策性金融機構要加大支持力度外,商業銀行的貸款審核方式、貸款條件也需相應改革。
四是政府監管能力將大大提高,PPP投資行為更加理性和規范。推廣PPP模式,不僅僅是解決融資問題,更重要的是要促進政府加快職能轉變,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十三五”期間將有大量PPP項目建成運營,如果政府對相關設施運營行為、績效的考核和監管能力不足,社會資本基于其逐利的本性,將可能在提供公共服務的過程中為降低成本而忽視服務質量。為此,政府需要加強自身的監管能力建設,引導和規范社會資本的投資行為,促進理性投資和良性運營管理。
五是政企雙方履約能力將受到更多重視,PPP投資的誠信體系更加完善。目前,財政部已經建立完善PPP項目的大數據庫,擬對PPP項目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這在客觀上有利于促進政企雙方加強履約。同時,國家發改委也在大力推進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并建立了全國公共信用信息交換平臺,PPP項目如果出現違約,這些信息也將會納入到此平臺中,將會影響相關政府、社會資本的信用評級,進而影響后續發展。
重點關注生態環保等五大領域
截至目前,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已公布了近萬個擬實施的PPP項目,投資總需求達到12萬億元規模。“十三五”中國要上的100個大項目當中(下稱“《大項目規劃》”),有很多可以通過PPP模式推進,這其中有不少投資機會。
一是鐵路領域,投資需求達3萬億元。《大項目規劃》提出:未來5年我國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達到3萬公里(目前高鐵總里程1.9萬公里),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建設川藏鐵路等沿邊鐵路。投資測算:未來5年需要新建成高鐵1.1萬公里,再加上在建的高鐵、新建的普通鐵路(1.2萬公里)以及傳統鐵路改造升級,根據目前平均成本1億元/公里測算,未來5年鐵路的投資需求將高達3萬億元以上,并可帶動鐵路車輛等相關設備產業3800億元的產值。鐵路的建設運營均可采用PPP模式,但目前社會資本進入的“彈簧門”“玻璃門”不少,相關行業管理的法律法規還要完善,未來對社會資本開放的力度將一步加大。
二是高速公路領域,投資需求達2.3萬億元。《大項目規劃》提出:加快推進國家高速公路網建設,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3萬公里。2015年交通部的收費公路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我國高速公路的平均造價為7700萬/公里,據此測算未來5年國內高速公路的投資需求約2.3萬億元。高速公路也可以采用PPP模式投資、建設和運營,此領域的投資機會很多,社會資本可以積極進入。
標簽:生態環保 PPP投資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