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傳感器系統是工業互聯網應用(也稱“工業4.0”)能夠成功的關鍵元素之一。這些系統在非常狹小的空間內,能夠進行多種被測物理量的匯集、處理和傳輸,如加速度、壓力和溫度等。不僅僅是機械設備,現在越來越多的零部件或工件本身已經開始裝備智能傳感器系統。因此,這些工件產品本身開始了解自己的設計藍圖和生產情況。基于這些數據,生產便能夠實現工藝管理自動化和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測。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為了簡化并加快智能多傳感器系統的開發,11家合作伙伴加入了RoMulus項目。該項目其中的一個目標是實現工藝步驟的改善和標準化。有了這些基礎數據和標準化的工藝步驟,將使生產更具可擴展性,并使一件產品的生產獲利不再依賴于產品數量,即使生產數量很低,也不會對利潤率產生負面影響。這反過來又能提升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地位。
就技術層面而言,RoMulus項目旨在將兩種傳感技術——MEMS和微電子傳感器組件,集成在一個非常小的空間內。在這種情況下,MEMS將用于測量壓力或加速度等機械物理量。微電子傳感器則設計用于獲取溫度、光線強度或化學濃度等特定物理量。這些系統還將具備大數據處理能力。此外,為了能夠在惡劣的工業環境中穩定運行,它們還需要足夠堅固。
傳感器市場占主導地位的是中小型企業,這些中小企業一般無法提供多傳感器系統開發和生產的全部必需服務。因此,他們的產品研發依賴于跟半導體制造商和工程服務供應商的緊密合作。
“我們的目的是理順這些合作關系,使產品設計和制造工藝實現標準化。”該項目協調員,來自德國羅伊特林根應用技術大學(Hochschule Reutlingen university)的Eckhard Hennig教授說。“RoMulus項目將使堅固、高效節能的多傳感器系統的設計和小批量生產成為可能。”參與該項目的羅伯特博世公司的Reinhard Neul評價道。
RoMulus項目的參與者還包括:光學系統制造商Carl Zeiss、機器人技術公司Tetra、半導體制造商X-Fab、RFID專家Microsensys,以及羅伊特林根大學、弗賴堡大學、不萊梅大學和慕尼黑工業大學。該項目由設計自動化研發與研究公司edacentrum負責管理。該項目將持續3年,部分資金由德國聯邦研究與發展部支持。
(原標題:RoMulus項目將使傳感器系統的開發和生產更靈活 )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