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手性現象廣泛存在,諸如DNA和蛋白質等在分子水平的手性現象已經被人們所熟知。近年來,具有在可見光波段手性光學響應特性的等離子體金屬納米結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對手性等離子體納米結構的制造與光學活性研究,催生了手性等離子光學新興研究領域。雖然大量研究報道利用各向同性金屬納米基元組裝手性等離子體納米結構,然而由于對各向異性基元進行特定空間取向存在巨大困難,利用各向異性基元組裝新型手性等離子體納米結構一直是一項艱難挑戰。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王強斌課題組近年來致力于在不同尺度組裝各向異性手性等離子體納米結構。他們采用金納米棒作為各向異性基元,利用DNA納米技術組裝金納米棒,充分發揮DNA模板的可編程性和精確可尋址性,從而解決各向異性納米材料在三維空間的精確定位和取向問題,在國際上首次制得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空間構型的金納米棒三維離散手性結構以及螺旋超結構。通過系統的實驗測量和理論計算分析,揭示了等離子體手性光學活性與金納米棒離散結構以及超結構空間構型之間的內在關系,先后在國際期刊發表了特色研究成果(J. Am. Chem. Soc., 2013, 135, 11441-11444;J. Am. Chem. Soc., 2015, 137, 457-462; J. Am. Chem. Soc., 2016, 138, 1764-1767;ACS Photonics, 2015, 2, 392-397)。
最近,該課題組針對手性等離子體納米結構的可控組裝研究現狀,對各向同性和各向異性基元的手性等離子體納米結構以及手性分子與金屬復合結構的組裝原理與方法進行了系統總結,并對自下而上自組裝原理在手性等離子光學中的未來前景進行了深入分析與展望,于近期在《先進材料》上發表綜述文章(Adv. Mater.; DOI: 10.1002/adma.201600697)。
上述工作得到了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的大力支持。
等離子體手性納米結構的可控自組裝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