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儀表網訊】在經濟蕭條的時候,人們往往會以損害環境為代價來保證經濟的穩定。自20世紀30年代起,環境公害事件頻發,人們逐漸認識到了環境污染給我們帶來的危害之大,影響之深。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污染淤積成疾,環境污染防治是一場持久戰。而在環境污染防治的過程中,環境監測儀的影響不容小覷。
環境監測儀器對環境污染防治的深遠影響
與所有的工業化國家一樣,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是與工業化相伴而生的。由于中國耕地面積匱乏,又需要圍田造路;一邊退耕還林,一邊又大量伐樹。華北沙塵暴,西北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等問題較嚴重。但是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最緊迫的任務是發展經濟,拉近與發達國家的距離,這點毋庸質疑。由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和工礦區的建立,使大量化學物質進入環境,超過了大自然的自凈能力,在環境中不斷積累,產生了危及人類生存的公害。為了尋求環境質量變化的原因,必須先從污染物的性質、來源、含量及其分布狀態的分析開始。于是環境分析化學就成為環境科學的先驅,在環境分析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環境分析是以基本化學物質為單位,以對物質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為基礎,從而對影響環境質量的原因進行研究的一門科學。環境分析的主要對象是工業排放物,包括大氣、水體、土壤和生物中的各種污染物。其分析方式,既可以在現場直接測定,也可以采集樣品在實驗室進行分析。但是,判斷環境質量的好壞,僅對單個污染物短時間的樣品分析是不夠的,必須有代表環境質量的各種標志的數據,即各種污染物在一定范圍的長時間的污染數據,才能對環境質量作出確切地評價。這項任務對以化學分析為手段的環境分析是難以完成的,而物理測定則為此提供了方便條件。
物理測定是指測定那些與物理單位(如長度、重量、時間、溫度等) 或物理量(如熱、光、電、磁等)有關的現象或狀態。將物理測定原理和測量工藝相結合,使測量連續化、自動化,這就是環境污染物理測定的基礎。物理測定與環境結合,并有目的地對環境質量某些代表值進行長時間地(連續地或間斷地)測定過程,稱為環境監測。
環境監測還與社會科學發生密切聯系。一方面環境監測獲得的數據用以制訂或修改各類環境質量標準,納入國家或地區的環保法規;另一方面,依法監測,可作為執行環保法規的技術仲裁。由此可見,環境監測對環境科學研究和環境保護是十分重要的。
環境保護工作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包環境資源,開展對環境和污染的監測和管理是我們采取的手段。最后,希望更多高科技設備投入,大力推進自動化監測設備和數據程序化的應用,使我們的工作效率更好,數據更準確,為政府決策提供更科學的依據,也希望全社會都能了解和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堅決杜絕環境污染和破壞環境的行為。
(責任編輯:云海 QQ:2355962929)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