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青山藍天常在,“綠色”工業靜靜“流淌”。巴中恩陽新區建區三年來,工業企業總量迅猛增長,知名企業紛紛搶灘恩陽“掘金”。時代更迭,發展在變,不變的是融入恩陽工業的血液——“綠色”持之以恒。“十三五”,在恩陽新區“后發趕超、脫貧奔康”的新樂章中,“綠色”發展音符鏗鏘跳躍,正奏響跨越崛起新序曲。
定位
一脈相承做大做強綠色產業
提起工業,是高高的煙囪,刺鼻的氣味,橫流的污水。但在恩陽,被賦予“綠色”內涵的工業是另一番景象。
“知情義、懂感恩”的恩陽人,對大自然的恩澤是感恩的。2013年建區之初,就科學謀劃戰略定位--發展工業主導、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的現代產業。
工業,目標是成為新區發展的主動脈。而具體定位,就是做大做強食品飲料和生物醫藥等“綠色”產業。
為何如此定位?基于新常態下的發展理念。“綠色”工業兼顧了生態與發展的相融,與踐行黨的五大發展理念,與省委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的決定,與建設“詩意山水 五彩巴中”高度吻合。
基于產業鏈條的高度契合。恩陽發展以萬畝為單位的蘆筍、川明參、蓮藕、葡萄等傳統產業,“綠色”工業正好一一深度承接。
基于新時期的發展需求。按照巴中“一城三區”的布局,恩陽與巴州區、經開區錯位發展。而“綠色”工業正是當前及未來的朝陽產業,符合全市“三大三小”工業的要求。
“綠色”工業,眾望所歸,一脈相承!
回望,恩陽工業“綠色”理念深入人心,步伐鏗鏘有力——
三年間,因“綠色”工業,恩陽推走了懷揣現金有污染性的項目,對原有生態資源造成破壞的傳統產業有序退出……寧可犧牲短期經濟利益,也要潛心追求長遠可持續發展。
三年間,恩陽堅持“綠色”準入制,促進“三產融合”發展……發展附加值更高的產業,做大“綠色增量”。
三年間,恩陽以“綠色”園區建設為載體,向市場、資源、產業要財富……源頭極具綠色,產品鏈條完善,產品極具品牌價值。
發展
科學推進 走“專、特、精”的工業發展之路
完成工業投資39.08億元、工業技改投資27.79億元,規上工業實現總產值50.75億元,分別是建區前的6.01倍、5.56倍和2.17倍;工業年均增速達到12.2%以上;工業占GDP的比重由建區前的15.7%提高到2015年的21.5%……
建區三年來,恩陽工業克服底子薄、基礎差等不利條件,增速長期穩居全市前列,但工業總量、規上企業數量在全市均不占優勢。
恩陽工業要突出重圍,靠什么?揭開數據的表象會發現,恩陽工業不惟數據論,不惟短期效益,全是去雜剔皮的“真金白銀”,注重的是科學有序推進“綠色”工業。
三年間,恩陽向安岳、崇州、壁山等地學經驗,高標準、生態化建設柳林食品藥品產業園,穩步推進明陽小微企業創業園建設。而在投資項目的引進上,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承接為標準,在實踐中走出了一條“專、特、精”的工業發展之路。
何為專?產業專一,不搞“大而全”。好彩頭、綠陽、明匯、安碧捷、宋小食等企業紛至沓來,能入園“安家”源于企業專一,產業類型符合食品飲料和生物醫藥產業定位。何為特?圍繞主題作文章,帶動產業鏈發展。原產地生產的系列食品藥品低碳、生態,蘆筍飲料、膠囊和蓮藕飲品等新品層出不窮,有長遠市場空間。
何為精?重質不圖量,引業企業有實力、有市場、有品牌。以好彩頭食品生產基地為例,該項目總投資達15億元;生產的小樣系列產品知名度高,有完善的國內外銷售網絡;布局恩陽為西部總部基地,帶動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入駐。
藍圖
“三產”融合“綠色”工業挺起新區發展脊梁
八月,“秋老虎”橫行。烈日下,柳林食品藥品產業園好彩頭食品基地鋼架叢林一天天“長高”,豆大的汗珠綻放在每日進度記錄本上。
一日一督查,一周一通報,一月一考核,針對問題及時研究、現場辦公,進度直報區委政府主要負責人……辛苦努力贏得幸福未來:“好彩頭”四月開工,有望年底達產!
何止一個好彩頭!這樣的作風和進度,保障了新區“綠色”工業的宏偉畫卷正徐徐展開--
到202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88億元,年均增長25%,規上工業企業達到65家。
依托巴中恩陽機場,啟動空港產業園;建成超百億元產業園1個,全區園區建成面積10平方公里。
……藍圖繪就,“綠色”著墨。恩陽以食品飲料和生物醫藥為主的“綠色”產業主營收入,將會在全區工業中的占比越來越大,預計2017年將達75%。
伴隨著新區“綠色”工業的壯大,得到支撐的一三產業再上新臺階。
一根蘆筍,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上八廟等地生根。如今,蘆筍納入工業園區產品序列后,全區規模達5萬畝,到2020年可達10萬畝。
何止蘆筍!喜看新區,“三產”相融,“綠色”四溢。
柳林、茶壩、群樂等地荷香四溢,游人如織;獼猴桃出口俄羅斯……
數據顯示,工業在全區三產比中,由2013 年的 25%提高 到 2015 年 的28%。到2020年,比例將提高到35%以上,輻射帶動一三產業可達90%以上。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