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配件網訊】原材料工業仍然是大多數省份,特別是中西部省份工業的重要支撐。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原材料工業存在的產能過剩、高端供給不足、結構不優等問題愈顯突出。
推進原材料工業供給側改革
目前,推進原材料工業供給側改革,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已刻不容緩。一是市場需求不振、國內供大于求的市場壓力、產品價格波動下行等因素加大了原材料企業的經營難度;二是淘汰落后產能任務較重,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三是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產品價格長期走低影響,石化、鋼鐵、有色等企業盈利能力偏弱。以鋼鐵行業為例,鋼材價格持續走低,鐵礦石、煤炭價格不斷下降和企業降本增效措施的實施帶來的成本減少,無法抵消環保、人工、融資成本上升的影響,導致鋼鐵行業的成本壓力不減。
因此,在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的同時,建議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傳統工業的優化升級,精準施策,大力推動技術改造,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增長動力修復,使傳統工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要加快拓展國內外市場。一是開拓鋼鐵、石化、有色、建材等原材料產品的應用領域,帶動產品升級換代,推動綠色建材、高品質鋼等節能環保高附加值產品的發展;二是引導、規范和保護企業境外投資活動,鼓勵支持鋼鐵、石化、有色、建材等領域優勢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三是加強政府引導,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制定有效政策,建立完善行業風險預警機制,引導企業加強產業合作,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要多手段化解過剩產能矛盾。一是充分發揮市場調節機制,基于市場規律,通過產品競爭,逐步淘汰落后產能;二是加快形成落后產能退出機制,促進僵尸企業退出。對環保不達標和超過能耗限額的企業實施差別電價、水價等價格政策,倒逼落后產能退出,并通過落實等量或減量置換方案、提高財政獎勵標準等措施,將一批鋼鐵、建材、有色等行業的低端產能予以淘汰;三是建立化解過剩產能長效機制,強化監管,加強動態監測分析。
要推動行業轉型升級。一是推動企業兼并重組,鼓勵優勢企業以多種形式實施兼并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整合內部資源,完善配套產業鏈,優化技術和產品結構,實現綜合競爭力提升;二是優化鋼鐵、石化、有色等行業空間布局,如推動危化品企業搬遷改造,結合各地區資源、產業、市場、環境、物流運輸等條件,有序推進企業調整和搬遷;三是加大企業創新力度,支持鼓勵企業轉型升級,優化產品結構,增強新產品和短缺產品供給能力,開發高附加值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
(責任編輯:晨雪 QQ:2355779328)
推薦閱讀:代理采購 2017年展會信息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