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預警有什么用?對于大別山區域該如何監測;合肥地下斷層“體檢”結果如何;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何時鋪開……日前,就社會普遍關注的一些問題采訪了省地震局副局長張有林。
利用“電波快跑”實現地震預警
筆者:“十三五”規劃里,最引人關注的是地震預警,請問地震預警有什么用處?
張有林:地震預警就是指一次地震發生后,利用地震波和電波的數萬倍的速度差,實現破壞性地震提前預警。可以舉個例子,在A地發生一次震級5.5以上的破壞性地震,距離A地100公里外的城市B地,地震發生后具有破壞力的地震波傳輸到該城市通常需要20秒以上,而電波瞬間即可傳到。預警主要就是利用電波和地震波之間的速度差,提前向B地發出預警信息,能夠獲得不少于15秒的時間差,利用這個時間差,可以切斷正在運行的高速鐵路、發電廠、大型電站,引導學生、居民做好妥善應對,其意義不言而喻。
大別山區域將引入監測“利器”
筆者:對于大別山區域,“十三五”期間我省如何監測?
張有林:大別山有獨特的地質構造背景,歷史上該地區曾多次發生中強以上地震,安徽近一半的5級以上地震也發生在這里。“十三五”期間,我們將建設大別山監測預報實驗場,加強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合作,開發研制新型地震監測儀器,引入國際先進的光纖傳感器開展地震監測,同時開展預測預報探索實踐。
合肥“地下體檢報告”年底驗收
筆者:“十三五”規劃提到要在郯廬斷裂帶沿線城市進行地下體檢,這個體檢有什么用?之前合肥已經在進行地下斷層體檢,其結果如何?
張有林:開展城市地震活斷層探測就是要對地下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體檢”,為抗御地震“打地基”。目前,北京、上海等40多個城市已經實施活動斷層探測項目,我省在這方面還比較落后,合肥正在開展活動斷層探測,并將于今年底通過驗收。
此外,滁州、六安、銅陵等地也已經或正在開展地震小區劃工作。由于我省地質構造比較復雜,郯廬斷裂帶斜貫全省,因此,“十三五”期間,我們將分批次推動16個市和沿郯廬地震帶地區縣(市),逐步開展城市地震活斷層探測和地震小區劃工作,力爭在“十三五”末,實現長三角城市群和郯廬斷裂帶沿線地區基本覆蓋。
安徽省將探索推進地震巨災保險
筆者:地震保險一直廣受關注,我國有的省份已有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業務,我省在這方面有什么打算?
張有林:今年5月11日,保監會、財政部印發《建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制度實施方案》,該保險于7月1日在全國正式開售。該保險的正式推出,將地震造成的城鄉居民住宅損失,按照“風險共擔、分級負擔”的原則分擔。 在今年7月31日廣西蒼梧5.4級地震中,保險公司已經對部分震后受損民居進行了理賠。
在我們看來,建立以地震風險責任為主的巨災保險制度,符合國際慣例,又與國家政策導向相一致。但城鄉地震巨災保險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其為廣大百姓接受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目前投保比例還很低,需要多部門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在不斷運行中進行調整,讓其為廣大百姓所接受,使之成為震后救援保障體系的重要一環。
“十三五”期間,我省地震、民政、保險等部門將加強合作,結合安徽實際,探索推進我省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進一步完善我省的地震應急和救援保障體系。
標簽:“電波快跑” 地震預警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