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式和分布式只是一種手段,而分布式能源系統的最終目的是高效、清潔、節能,所以要更好地發揮分布式的作用,對區域能源供應更有保障,對電網有更好的支撐。”在日前召開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產業發展報告2016》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副司長劉紅表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高、清潔環保、安全性好、削峰填谷、經濟效益好等多種不可替代的優勢,近年來國家也大力支持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近兩年來,分布式能源受政策持續強推,市場日漸火熱。
12月14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這也被業內人士解讀為國家強化天然氣利用的頂層設計,其中大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被列為重點任務之一。
據悉,此次發布會上,由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發布的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產業發展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指出,截至2015年底,我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單機規模小于或等于50兆瓦以下)共計288個,總裝機超過1112千瓦。預計2020年各地規劃裝機容量將超過20吉瓦。
分析
“十二五”規劃目標完成率為何不足1/4
“‘十二五’時期,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建設(包括已建、在建和籌建)的總項目數量、總裝機規模跟 ‘十二五’規劃目標差距較大,完成率不足四分之一。”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高級專家李先瑞教授對報告進行了解讀,李先瑞表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產業在2015年從在建、籌建項目數量和規模等多方面表現出了明顯的發展拐點和加速趨勢,2015年成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快速發展年”。2020年各地規劃裝機總量將超過20吉瓦。
《報告》對于“十二五”期間,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緩慢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在政策和制定設計方面,主要是天然氣和電力能源供應體制和市場化改革緩慢,節能環保清潔發展機制落后,行業鼓勵政策未有效落地,行政管理制度復雜,缺乏統籌規劃和有效監管;在經濟和市場條件方面,主要是經濟增速和能源需求放緩,天然氣供應條件不完善,氣電價格比偏高,
供冷、供熱價格偏低,融資難度比較大與成本高等造成項目經濟效益差;在技術和裝備方面,首先是行業主要技術普及程度低,其次是裝備制造水平低造成設備造價和運維成本高,相關技術如可再生能源、能源互聯網等技術發展緩慢;在社會發展和文化方面,主要存在城鎮化發展和管理水平不高,節能環保、低碳發展的理念仍沒有深入人心,全社會對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認識水平低等問題。
《報告》預測,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在“十三五”發展時期,為保證完成一次能源結構調整目標,達到天然氣消費總量和比例目標,到2020年,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必須達到5000萬千瓦的發展目標。在市場、政策、能源、環境和社會等不確定性的發展條件下,2020年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市場裝機規模可能在2700~3000萬千瓦之間。這對于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來說,無疑將迎來巨大的發展契機。
技術
能源互聯網平臺將成為行業發展有力推手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發展與經濟發展水平、政策扶持力度、環境保護和清潔發展機制高度相關。”李先瑞表示,在行業發展早期,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只在 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的地區發展較多,目前已向國內的二、三線城市滲透發展。從最初的東部沿海地區向天然氣資源豐富的西南、西北地區滲透,逐漸呈現普及態勢。從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分布情況來看,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及川渝等地區,約占項目總數量80%。
《報告》指出,作為分布式能源中最重要的類型之一,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技術的核心理論是能源梯級利用,具有系統集成度高、系統不可復制、系統開發程度高、多能源輸入與輸出等特點。但從本質上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涉及的多是已有技術在新領域的拓展應用。分布式能源與集中供能的最大區別是滿足特定用戶的用能需求,因此,用戶負荷預測與分析是系統設計的基礎,而系統集成與自動調控技術是體現分布式能源先進性的核心技術,是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能否體現能源優勢與經濟競爭力的決定因素。不同于規模經濟批量化生產形式的模式化設計方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專業化設計正在突破傳統設計理念,其發展方向是采用量體裁衣的個性化設計。
據介紹,雖然有一些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相關規范及標準出臺,但仍未突破傳統行業理念束縛,標準規范體系建設依舊是這個新興行業發展中的重要任務。智能微網技術以及與可再生能源耦合的多能互補技術,正與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相互促進發展。基于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許多新的供能方式與理念也陸續出現,例如虛擬技術、泛能網技術、智能區域供能技術。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是能源互聯網的重要基礎,而能源互聯網平臺將成為促進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最有力的推手。
建議
破解燃氣供應和售電兩方面發展障礙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產業發展報告2016》的發布和先前的《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16)》等表明,我國將逐步培育天然氣成為現代能源體系中的主體能源,基本明確了天然氣在我國未來能源結構中的主體地位。”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副秘書長趙梅強調,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對調整一次能源結構,保證能源供給安全,解決環境大氣污染具有積極深遠的作用。
“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應制定相關的設計標準、準入標準、排放標準、能效標準、電網接入標準和運維標準等,使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能夠走上科學化、標準化的軌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政務處副處長吳濤對于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建議。吳濤表示,國家在研究制定全國城鎮燃氣發展“十三五”規劃和指導地方“十三五”規劃時,對城市燃氣、供熱行業發展、平衡規劃、供應結構進行了合理布局。目前國內多省份天然氣的供應存在季節性、階段性短缺,而上游的保障對行業發展影響 較大,因此還要多研究上游氣源保障問題以維持正常供應。
在推進天然氣和電力能源供應體制和市場化改革方面,《報告》建議,推進天然氣和電力能源供應體制和市場化改革,理順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氣電價格形成機制,破解燃氣供應和售電兩方面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的障礙。考慮到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在夏季用電高峰時能夠降低電力負荷、提高燃氣消納,客觀上能起到電力和燃氣雙重削峰填谷的效果,可參照當地燃氣電廠電價,給予容量電價和上網電度電價。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逐步進入電力市場進行電力交易,充分發揮其電力調峰、黑啟動等輔助服務功能。《報告》同時建議,要明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電力實施細則,結合新電改,明確各地區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輸配電價、就近直供、系統備用費等相關事項的具體實施細則,放開電網公平接入,建立分布式電源發展新機制,鼓勵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電網調節。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