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設備和科研平臺在科學前沿探索和解決國家重大需求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企業有研發需求,但苦于找不到合適的儀器設備;研究機構有大量儀器,但利用率不高。長期以來,實驗儀器資源共享問題,成為科技創新的“絆腳石”。據相關統計,目前,國內實驗儀器設備的閑置率達20%。
儀器共享網站興起:“人人實驗”共享對接科研設備
近來,一種以互聯網為平臺的儀器共享網站正在興起,互聯網為媒介,營造儀器共享生態,真能為中國科研提速嗎?這種普遍存在的尷尬如今有了化解之策。和國外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科研設施與儀器的利用率還有很大差距,共享水平仍有待提高,對外服務率和跨區域共享水平更是有待提升。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具有協同性,是協同治理的過程。
全國首個儀器共享線上平臺——“人人實驗”平臺于去年10月在昌平區開通。來自國家級科研院所以及央企、高校的3萬多臺先進設備儀器,向民營中小企業、創業團隊開放。自平臺上線以來,已實現訂單服務1000多次。
據了解,“人人實驗網”從創業到成長的過程。企業發展需要的大型高精尖儀器在科技研發中必不可少,然而,對于科研人員和中小微企業而言,購買儀器價格昂貴,且后續利用率低,長期閑置極易造成資源浪費。人人實驗公司成立前半年,除了建立網站、App和微信三大平臺的客戶端,丁佰鎖團隊的主要工作就是整合資源,與各大科研機構、高校、央企談合作,了解這些有著大量儀器設備的單位愿意提供什么設備與社會企業共享。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擁有價值數億元的科研設備。過去這些設備只為航科集團服務,近年來集團要求逐漸提升從外部獲得訂單的比例,所以當人人實驗平臺出現的時候,他們覺得解決了大問題。高校內部市場化的步伐也很快。比如北京理工大學成立了理化測試分析中心,學校統一收歸設備,對校內師生收取少量使用費,對外提供服務則價格高一些。這些資源像孤島一樣存在于社會各個角落,而人人實驗平臺則撒開一張網,把資源聚攏了起來。
在昌平區政府支持下“人人實驗平臺”依托互聯網,整合高校、企事業單位和大型科研機構低頻使用的儀器設備及檢驗檢測服務資源,在科研領域中引入了共享經濟模式。作為全國首個線上科研儀器共享平臺,人人實驗網不僅解決了科研人員及中小微企業找儀器的難題,同時依托昌平區及北京市的優質科技資源,利用共享經濟模式助力科技領域的創新創業。
由北京昌平區打造的“人人實驗平臺”,利用市場化手段整合高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低頻使用的儀器設備,為中小企業和個人在產品研發、生產制造方面提供資源信息服務,解決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矛盾,全面提升全社會科技資源的利用效率。運營半年多來,平臺已“網聚”了全國500多家單位的數十萬臺實驗設備和檢測儀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儀器設備互聯網管理調度平臺。
人人實驗平臺的出現,對于企業的決策和經費使用也有著巨大的影響。目前,平臺的中介服務不收取任何費用,但正在努力探索可長久持續的盈利模式。為了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方式,給用戶提供更精準的選擇,人人實驗平臺現已建立20多個大數據設備庫,將每一臺儀器設備在不同行業的應用存入,告訴用戶完成所需實驗需要什么設備,在哪些單位里有,價格多少,周期多長,從而更精準地匹配用戶需求,協助供方做好技術指導。
建立儀器設備共享服務體系,提高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是儀器設備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涉及面廣,需要多部門的配合。只要政府重視,抓好提高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的落實,不僅可以促進國內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科研水平,還可以為社會科技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這其實就是科學儀器租賃領域的共享經濟,儀器設備共享,不僅給民營企業、中小微創業團隊掃除了研發道路上的障礙,未來還將對企業的生產力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昌平,與“人人實驗”等科技條件平臺同步建設的還有知識產權、重點產業支撐等公共服務平臺。創業創新服務體系的逐步完善,將給駐區企業創業創新提供越來越有力的支撐。未來,希望政府能夠在基于國家網絡平臺建設進度和未來發展趨勢,提出貫穿科研設施與儀器配置、管理、服務、監督、評價的全鏈條對策選擇;借鑒國外經驗,從頂層設計、政策引導、評價機制、激勵和約束機制、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促進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的建議。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