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下午3時,陜西省環保廳新聞辦公室舉辦發布會,邀請陜西省環保廳副廳長郝彥偉,陜西省大氣污染治理辦公室主任姚曉軍,介紹《陜西省2017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環保廳宣教處處長吳忠濤主持。
陜西省環保廳宣教處處長吳忠濤:
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環保廳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為進一步做好我省今冬明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在《陜西省“鐵腕治霾˙保衛藍天”2017年工作方案》和9個專項行動方案的基礎上,省政府近期專門印發了《2017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
今天的發布會,將向大家介紹《陜西省2017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參加今天發布會的領導有:省環保廳黨組成員,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郝彥偉先生,省大氣污染治理辦公室主任姚曉軍先生。
下面,首先請姚曉軍主任介紹《陜西省2017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有關情況。
陜西省大氣污染治理辦公室主任姚曉軍:
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要內容是發布《陜西省2017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
一、出臺背景
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關系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群眾健康福祉。自國務院“大氣十條”2013年實施以來,包括我省在內的全國各地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但北方地區冬春季改善不明顯。為此,今年8月,環保部等國家十部委聯合京津冀及周邊六省市印發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從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對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個城市全面開展攻堅行動,提出了11方面32項重點工作任務和9項保障措施,確保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為了確保攻堅行動方案的落實,環保部聯合六省市制定出臺了“強化督查、巡查、專項督察、量化問責、信息公開和宣傳”等六個配套方案,對攻堅行動作出系統部署,打出一套“組合拳”,推進各項任務的貫徹落實。
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9月28日,省委原書記婁勤儉在西安市西郊熱電廠現場調研鐵腕治霾工作進展情況,并主持召開座談會,要求剛性治標做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系統治本謀劃好今后三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10月10日,省政府召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會議,胡和平省長出席會議并做重要講話,對打贏秋冬季和今冬明春鐵腕治霾攻堅戰進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
為貫徹落實環保部部分省份冬季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座談會、省委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座談會和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做好我省秋冬季和今冬明春采暖季期間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堅決打好打贏“藍天保衛戰”,在《陜西省“治污降霾˙保衛藍天”五年行動計劃(2013—2017年)》《陜西省“鐵腕治霾˙保衛藍天”2017年工作方案》和9個專項行動方案的基礎上,制定了本攻堅行動方案。
二、主要內容
《方案》包含四部分內容,分別是攻堅目標、攻堅任務、全力應對重污染天氣和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為攻堅目標。堅持問題導向,以顆粒物整治為重點,把壓煤減排、提標改造、錯峰生產作為主攻方向,把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作為重要突破口,集中抓好重點區域(以西安為代表的關中城市群,兼顧陜北、陜南地區)、重點領域(散煤、“散亂污”企業)、重點時段(采暖期)、重點行業(火電、供熱、建材、煤化工、石化、煉焦、有色、鋼鐵、陶瓷、平板玻璃等)和重點工作(削減燃煤、系統控車、全面抑塵)等方面大氣綜合治理,全面完成國家大氣環境質量考核約束性指標,即到2017年底,全省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達到80微克/立方米。2017年11月1日-2018年3月31日,各市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大幅下降,優良天數明顯增加,重污染天數明顯減少。
第二部分為攻堅任務。堅持剛性治標,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和環保執法,通過燃煤、揚塵、尾氣等污染源治理和“散亂污”企業整治,強力推進鐵腕治霾、協同治霾,努力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堅持系統治本,按照減少排放、減少燃燒、減少高污染高耗能企業的思路,有針對性地做好大氣污染治理,合力推進科學治霾、常態治霾、全民治霾,打好霧霾治理攻堅戰。攻堅任務共包含7大項33條,第一大項是“回頭看”,其余六項是兩散(散煤、散亂污)、塵、車、源、燃。
1、開展鐵腕治霾“1+9”行動方案落實情況專項檢查,任務共1條。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廳、省公安廳、省住建廳、省環保廳等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全面檢查“1+9”行動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落實情況。對進展緩慢的專項任務,牽頭單位要制定細化補充方案,確保任務按時間節點和治理標準推進。
2、以煤炭削減為重點,切實強化燃煤管控措施,任務共8條。一是省發展改革委牽頭,關中各市政府負責,實行錯峰生產、限產、停產等措施,確保全面完成煤炭總量削減任務。二是省環保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11月15日前,基本拆除(完成95%以上拆除任務)陜南、陜北地區城市建成區和關中地區燃煤鍋爐(其中西安、咸陽、渭南市城市建成區拆除20蒸噸/小時以下的燃煤鍋爐,其他地區拆除10蒸噸/小時及以下的燃煤鍋爐)。三是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加快推進天然氣和電能替代、地熱能和余熱供暖等清潔能源利用進度;推進集中供熱站等燃煤設施煤改氣、超低排放改造,大幅提升冬季清潔能源供暖占比。四是各市政府負責,11月15日前,重新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五是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市政府負責,11月15日前,實現全省10萬千瓦以下機組全部達標排放,不達標機組全部停產。六是省質監局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對全省煤炭生產、經銷企業和燃煤集中供熱站及單機30萬千瓦以下火電燃煤機組(含自備電廠機組)等用煤大戶煤質實行全覆蓋檢查,對20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及建材、煤化工、石化、煉焦、有色、鋼鐵、陶瓷、平板玻璃等用煤單位煤質實行重點抽查,檢查結果向社會公布,倒逼全省煤炭生產、經銷企業和用煤大戶煤質達標。七是省工商局、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嚴控劣質煤和散煤銷售。八是省農業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開展農業生產設施燃煤替代。清理農業大棚、畜禽舍等燃煤設施,用清潔能源替代燃煤。
3、以“散亂污”企業清理取締為重點,切實強化治散管控,任務共1條。省工信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清理取締“散亂污”企業。11月15日前,關中各市完成摸底核實“散亂污”企業總數量30%左右的清理取締任務。
4、以道路和工地監管為重點,切實強化揚塵管控,任務共5條。一是省住建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嚴格執行“禁土令”。采暖季期間,西安市(含西咸新區)、咸陽市、渭南市城市建成區及關中其他城市中心城區,除地鐵(含輕軌)項目、市政搶修和搶險工程外的建筑工地禁止出土、拆遷、倒土等土石方作業。嚴禁以各種借口將“禁土令”降低標準、減少時限、縮小范圍。二是各市政府負責,嚴格渣土運輸車輛管理。通過聯合設卡檢查、機動巡查等方式,嚴查冒頂裝載、帶泥上路、沿路遺撒、亂傾亂倒等行為。三是省住建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強化建設工地揚塵管理。各類工地要嚴格落實“灑水、覆蓋、硬化、沖洗、綠化、圍擋”六個100%,建筑工地安裝在線監測或視頻監控并聯網。建立“過程管理+揚塵排放質量管理+紅黃綠牌結果管理”聯動管理制度,黃牌限期整改驗收時限不超過10個自然日,如逾期未整改到位自動降為紅牌;被列為紅牌管理的工地,立即進行停工整改,直至整改達標。四是省住建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加強道路揚塵治理。科學制定冬季道路清掃作業方案,采取“濕法作業+吸塵式清掃”工作模式,不斷提高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五是省環保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強化工業堆場揚塵治理。對存在問題逾期未整改到位的堆放場,一律停產整改。
5、以高排放車監管為重點,切實強化尾氣治理,任務共9條。一是省公安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嚴查貨車超標排放行為。各市要在省、市際和進入城市主城區主要道路設置卡口,開展貨車超標排放綜合執法檢查。二是省公安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建立高污染車輛禁行制度。制定高污染車輛禁行相關措施,建立國Ⅰ、國Ⅱ排放標準車輛禁止進入關中各市主城區制度。三是省公安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提升低速汽車及載貨柴油車管控水平。原則上禁止低速汽車及載貨柴油車進入主城區。四是省工信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加快推動關中城市公交車和出租車電動化替代工作、城市物流車和渣土車電動化或天然氣替代工作。五是省商務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嚴厲查處成品油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確保全省國Ⅴ汽、柴油全覆蓋。六是省環保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加快建設遙感監測設施。2018年10月底前,形成機動車遙感監測能力。七是省住建廳、省交通廳聯合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強化工程機械污染防治。各市要劃定并公布禁止使用區域,禁止使用不符合第三階段排放要求的挖掘機、裝載機、平地機、鋪路機、壓路機、叉車等工程機械。八是省公安廳、省交通廳、省農業廳分別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加快淘汰老舊車。加快推進國Ⅱ及以下汽油車和國Ⅲ及以下柴油車等老舊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淘汰更新工作。九是省商務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強化銷售源頭管理。定期排查在售柴油車和交易二手車尾氣排放情況,嚴控不達標及偽裝造假車輛進入我省銷售市場。
6、以排污總量削減為重點,切實強化治源管控,任務共5條。一是省環保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推動煙氣排放自動監控全覆蓋。電力、煤化工、石化、焦化、水泥、鋼鐵、玻璃、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及其他排氣口高度超過45米的高架源和燃煤鍋爐,要全部安裝煙氣排放自動監控設施。二是省環保廳負責,加快排污許可證核發。2017年底前,完成電力、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發放工作。三是省環保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推進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對超標排放企業實施即超即罰,停產整治;對未能完成整改的,采暖季期間涉氣生產線一律停產整改并派駐監督員駐廠監管。四是省環保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全面排查無組織排放情況。對未落實無組織排放控制要求的企業,按照無治污設施非法排污依法予以處罰并停產整治。五是省環保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加強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11月15日前,完成重點行業VOCS整治任務。對未完成治理改造的企業,要依法停產整治,并納入冬季錯峰生產范圍。
7、 以減少燃燒為重點,切實強化面源管控,任務共4條。一是各市政府負責,嚴控生物質焚燒。落實網格化監管制度,加大巡查力度,禁止秸稈、枯枝落葉、垃圾等露天焚燒,逐步減少農村生活薪柴使用。二是省國土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開展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對整治未達標的礦山要強制采取灑水、抑塵等臨時性措施,減少揚塵污染;對拒不停產或擅自恢復生產的礦山企業,要依法強制關閉。三是省住建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加強餐飲油煙污染治理。排放油煙的餐飲服務經營場所要安裝油煙凈化裝置并保證正常運行,實現達標排放。對城市夜市、露天燒烤進行規范整治,要加大劃定區域外露天燒烤行為的清理整頓力度。四是各市政府負責,科學引導煙花爆竹禁限放。各市要制定煙花爆竹禁放限放方案,合理劃定煙花爆竹禁限放區域和時限要求。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期間以限為主,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以禁為主。
第三部分為全力應對重污染天氣。任務共7條。
1、省環保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修訂完善應急預案。11月15日前,修訂印發省、市級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
2、省環保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建立應急聯動機制。重污染天氣期間,建立關中地區統一應急聯動機制,實施快速有效的運行模式,保障啟動區域應急聯動時各市及時響應、有效應對。
3、重點行業實施錯峰生產。省工信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建材行業全面實施錯峰生產,水泥(含特種水泥,不含粉磨站)、磚瓦窯(不含以天然氣為燃料)、陶瓷(不含以天然氣為燃料)、石膏板、防水材料等建材行業,采暖季期間全部實施停產,水泥粉磨站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實施停產。承擔居民供暖、協同處置城市垃圾或危險廢物等保障重大民生任務的水泥等行業企業,要根據承擔任務量核定最大允許生產負荷,11月15日前報市政府備案。鋼鐵、焦化、化工行業實施部分錯峰生產。鋼鐵產能限產50%左右,以高爐生產能力計,以企業實際用電量核實;焦化企業限產30%左右,出焦時間延長至36小時以上;煤化工、石油化工行業產能限產50%左右,以設計生產能力核算。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市政府負責。按照煤耗能效、排放績效綜合水平對電力行業精準實施錯峰生產,按上年度同比發電量計算,關中地區火電上網電量同比下降不低于30%。
4、省工信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實施大宗物料錯峰運輸。結合行業錯峰生產要求,制定“一廠一策”的采暖季錯峰運輸實施方案。重點用車企業保證采暖季國Ⅳ及以上排放標準運輸車輛比例達到80%以上。
5、各市政府負責,科學制定供暖鍋爐錯時起爐方案。在供暖鍋爐比較集中的區域,根據供暖需求,合理調控供熱運行時間和供熱參數,采用隔時分批起爐方式,控制起爐時段,防止集中起爐造成大氣污染現象發生。
6、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全力保障天然氣供應。依托延長石油集團、陜西燃氣集團等企業資源、技術優勢,抓緊落實氣化項目框架協議,全力保障采暖季期間天然氣供應,鞏固“散煤”治理成效。
7、省交通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提高煤炭鐵路貨運占比。關中各市具備鐵路貨運條件的用煤大戶采暖季用煤鐵路運煤占比要達到80%以上或同比提高30%以上。
第四部分為保障措施,共10條。
1、省環保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打好“1+5”冬防攻堅組合拳。在本方案基礎上,制定巡查執法、量化問責、信息公開和宣傳、預警預報聯防聯控、專項督察等專項方案,全力保障攻堅行動落實到位,取得實效。
2、各市政府負責,組織開展專項督查。對空氣質量排名靠后縣區、大氣問題集中工業園區、“散亂污”企業聚集區域、散煤燃燒突出熱點網格和環境監管易存在盲區的區域進行督查,并下沉督查至鄉鎮(街辦)、企業、工地。
3、各市政府負責,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各市、縣區政府是大氣污染防治的責任主體,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
4、省級有關部門、省鐵腕治霾辦負責,落實部門監管責任。省級各牽頭部門是行業監管的責任主體,要全面開展自查,對任務進度較慢的要及時進行預警,加大調度、督導和攻堅力度,倒排工期、限期完成,落實行業監管責任。
5、省環保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扎實推進網格化管理。加快構建自上而下的智能監控體系,完善有針對性的環境智能網格化綜合解決方案,實現科學有效指導治霾。推動落實四級網格管理落地,做到監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6、省環保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深入開展專項執法督查和聯合執法檢查,從嚴查處突出環境問題和典型案件。采取強化督查、問題交辦、機動巡查、公開約談、專項督察“五步法”,聚焦關中城市群、空氣質量同比惡化的城市、逐月空氣質量排名靠后的部分縣區(關中后10、陜南后5、陜北后5),嚴查突出問題,限期解決并向社會公開,對問題突出且解決緩慢的市、縣、區政府開展約談。
7、各市政府、省級有關部門負責,嚴格責任追究。落實屬地管理責任,著力解決治霾壓力層級衰減問題。對責任不落實、工作措施不得力,未按期完成目標任務的單位和責任人,實施約談或問責。
8、省級有關部門、關中各市政府負責,全面加強關中地區冬防措施。省鐵腕治霾辦會同有關部門,冬防期間采取超常規措施,實行全時段調度發布、全天候研判指導、全方位督察推動。
9、省財政廳牽頭資金政策、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價格政策,各市政府負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體現“獎優罰劣”原則。加大價格政策支持力度,有效降低氣代煤、電代煤等領域的運行成本。
10、省環保廳牽頭,各市政府負責,加強輿情引導和宣傳教育。制定專項宣傳方案,宣傳報道省委、省政府鐵腕治霾工作理念、重大決策部署、主要應對措施和工作成效等。加強正面引導,使社會各界理解、支持、參與采暖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不斷釋放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正能量。
三、冬防攻堅配套方案進展
目前,按照要求,巡查執法、量化問責、信息公開和宣傳、預警預報聯防聯控、專項督察方案等5個專項配套方案正在按程序報省政府審定。同時,為打好“1+5”冬防攻堅組合拳,省環保廳已經率先啟動巡查執法等專項工作,全力保障攻堅行動落實到位。
以上是今天發布會的主要內容,請各位記者據實報道。
陜西省環保廳宣教處處長吳忠濤:
下面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報一下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
經濟報記者:
我省今年年初出臺鐵腕治霾“1+9”行動方案,目前落實情況怎么樣?成效如何?
陜西省環保廳黨組成員,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郝彥偉: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今年省委省政府在“鐵腕治霾”安排部署上比去年有了更大的力度。今年先后召開四次高規格的會議,在今年的年初1月12日省委召開了“鐵腕治霾”的會議,3月1日省政府召開了“鐵腕治霾”的會議。在今年的入冬前9月28日省委召開了“鐵腕治霾”的工作會議,10月10日省政府又召開了“鐵腕治霾”的落實會議。這四次會議先后出臺了兩個重要的文件。第一個就是在省委的1月12日和3月1日會議之后,省政府出臺了“鐵腕治霾”“1+9”行動方案。除了這個“鐵腕治霾”的工作方案之后還有9個專項方案。在10月10日會議之后,省政府又出臺了今年秋冬季的攻堅行動方案,這也就是姚主任給大家匯報的。到現在為止已經過去10個月,“1+9”方案的執行情況如何,我這塊給大家提供一些數據。
先說環境質量的狀況。因為10月份的數據僅有優良天統計出來,PM2.5還沒有正式發布,所以我以1到9月份前三季度的情況與全國和京津冀做一個對比。我們陜西省今年前三季度空氣質量同比的改善情況是好于全國的平均水平。關中地區和京津冀的同比情況,關中地區好于京津冀的改善情況。這里面國家重點考核的三項指標,其中優良天數,全省13個市區1到9月份平均達到179.4天。這個數據比我們自己去年的數據同比下降了2.8天。因為全國同比下降了6天,今年主要是1、2月份的氣象條件極端不利,今年年初的污染反彈比較重。再加上今年夏季高溫天氣導致臭氧超標損失一部分天氣。京津冀全國情況也是一樣,全國同比下降了6天,我們下降了2.8天。
第二項指標就是PM10,這項指標前三季度是98,同比下降4.9%。這項指標是改善了,越低越好,優良天數越高越好。這項指標我們同比下降4.9%,全國338個城市平均下降2.7%,這項指標我們好于全國的平均水平。PM2.5平均是54微克每立方米,但是我們同比上升了1.9%。全國改善了,下降2.4%。這三項指標當中兩項我們好于全國平均水平,一項PM2.5差于全國平均水平。我們陜西的問題是關中地區,關中地區的主要問題在秋冬季節。關中地區今年前三季度優良天數平均達到149天,同比減少10.4天,京津冀同比減少24天。PM10是114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京津冀同比上升10.7%。PM2.5關中是平均63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上升8.6%,京津冀同比上升10.3%。也就是說這三項指標全部好于京津冀水平,但是大家從前三季度的情況來看,其實形勢還非常嚴峻,一些指標同比還出現了下降。這些都需要在接下來的2個月的攻堅行動方案中進行彌補。這是空氣質量改善的情況。
工作方面主要表現在這么幾個方面。一個就是煤炭的削減方面,今年前10個月煤炭削減散煤563萬噸,今年確定的任務是580萬噸,基本接近完成全年的任務。因為散煤對空氣質量的影響比較大,這項指標的完成為今年冬季空氣質量的改善會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今年燃煤鍋爐拆展達到8626臺。從2013年開始拆鍋爐,2013年到2016年四年一共拆改9417臺,今年一年接近過去4年的總數,所以燃煤鍋爐拆的力度也是非常大。今年我們要求燃煤鍋爐在關中地區基本清零。第二個方面就是汽車尾氣的治理,今年全省淘汰黃標車3.1萬輛,到年底我們今年的黃標車就全部淘汰完畢。明年起就沒有黃標車這樣一個概念。同時,今年公安廳啟動了低速載貨車和載貨柴油汽車的專項治理,經過100天的專項行動,在市面上跑冒黑煙的情況明顯改善。第三個就是建筑工地和道路揚塵的管控。這方面主建部門開展專項政治,將工程的揚塵施工措施費用列入工程的造價,建立監督管理機制338個,檢查工程項目12859個,責令整改3933起,處罰金額1324萬元。這組數據可以看到工作的成效。西安咸陽等地對建設工地實施紅黃綠牌管理。第四個方面是污染源的治理。省環保廳牽頭對關中8市區近60個縣區的1752家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開展空氣質量專項督查。督企方面,掛牌督辦142起,行政處罰219起,媒體曝光188起,移送司法5起;督政方面,督辦158起,約談155起,問責39起;在339家涉氣重點企業建立監管臺賬并實施動態更新,完成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622個,餐飲油煙治理項目25556個、汽修行業有機廢氣治理項目3466個。省工信廳組織各地摸排“散亂污”企業4483戶,已清理取締2449戶,完成全年任務的156%。第五個方面是禁止燃燒。疏堵結合,開展秸稈能源化、原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利用示范推廣,嚴格控制生物質燃燒。“三夏”期間,西安市小麥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8%、寶雞市86%、咸陽市89%、銅川市89%、渭南市93%。第六個方面增綠工程。造林綠化254萬畝,濕地保護恢復42萬畝,沙化土地面積凈減少88萬畝。關中水系規劃有序推進,城市周邊生態體系逐步完善。
以上六項措施對環境質量的改善起到明顯的推動作用。
中國環境報記者:
今年我省已有年度工作方案,為什么要出臺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
陜西省大氣污染治理辦公室主任姚曉軍:
這個問題很好。今年我們出臺的“1+9”行動方案,這個方案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親自推動下進展非常好,剛才郝彥偉副廳長已經比較詳細給大家介紹了取得的成效。為什么要制定這個攻堅方案?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2016年元旦,2017年元旦都是在重度霧霾當中。通過近年來的治霾,確實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在采暖季改善還不明顯,而且采暖季的空氣質量波動比較大,這是我們首次針對秋冬季大氣污染出臺一個攻堅方案。我們出臺攻堅方案就是為了堅持問題導向,這次大家一起收聽收看了十九大開幕式,在十九大報告里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我們國家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時代的突出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治霾在秋冬季改善不明顯,這是我們做的一次大膽的嘗試,也是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具體實踐。起草過程中確實有一些措施是和“1+9”不同,也加嚴了。比如錯峰生產,過去我們就是對水泥塑料生產企業提出要求,今年除了水泥之外還擴大到建材行業,比如像鋼鐵、焦化、化工、陶瓷這些行業,而且都明確提出了錯峰的要求,包括限產。還有鋼鐵限產50%,包括煤化工、石油化工,都有明確數量的要求。還有像大宗物料的運輸,在“1+9”的基礎上更加細化,更加嚴格的要求。在全社會的支持理解下,我們有信心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謝謝。
陜西日報:
今年是我省首次針對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出臺攻堅行動方案,在不利氣象條件下要實現采暖季大氣空氣質量主要指標改善的目標,形勢異常嚴峻,需要做哪些工作?如何保障?
陜西省環保廳黨組成員,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郝彥偉:
今年也是首次針對秋冬季節制定專項的攻堅行動方案,真正考核一個省份的情況,把全年的平均值加在一起來考核。可能夏天改善了,冬天還惡化了,但是對老百姓來說真正能夠感受到治霾成效是在冬季的重污染時段。因此,針對冬季的重污染時段必須采取更加有利的措施,讓污染的峰值能夠有所降低,讓污染的時段能夠有所減少。剛才姚主任把這個方案給大家做了全面的解讀,今年這個攻堅方案硬任務40條,硬措施10項,來確保今年的秋冬季比去年的秋冬季空氣質量的優良天數要明顯的增加,重污染的天數要明顯的減少。過去的考核時段都是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今年制定的方案考核時段是今年的11月1日到明年的3月1日,用這5個月的時間跟去年同期這5個月的時間進行對比,這樣就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冬季重污染天氣的應對上。這些措施當中比較重要的有兩項,一個就是冬季的錯峰生產。因為現在污染物的排放情況總體是遠高于空氣質量的環境容量,今天上午省政協還召開會議,專門針對治理大氣霧霾進行研討。今天上午氣象局的專家對今年冬季的氣象條件進行了預測和研判,從我們10月份的天氣來看,今年秋季形成了秋淋天氣,從這個情況判斷今年的冬季氣象條件可能會差于去年。因此,我們的措施如果在冬季不進行加嚴,空氣質量在冬季會像去年頻繁出現高峰值,我們采取的這種橙色預警、紅色預警的頻率會很多。因此我們在錯峰生產上,今年就明顯的力度加強。去年我們僅僅是對水泥行業采取了錯峰生產,今年對所有的建材行業冬季全部要停下來,這一段時間不要生產,不要排放。另外對一些沒有辦法還必須生產的要采取限產措施。大家從我們提供的文本上可以看到,我們今年對鋼鐵、焦化、化工和電力采取這5個月期間的限產。怎么個限?鋼鐵產能限產50%,以高爐的生產能力來核計,用企業的用電量核實。焦化限產30%,煤化工、石油化工同步減產50%以上。在電力方面調動優質電力的發電,誰的單位排放水平低,能耗低,誰多發電,誰的排放高,誰少發電甚至冬季不發電。整個電力行業,火電在關中地區的上網量同比減少30%。這幾大措施實施以后,排放的情況會有明顯的降低,這是我說的一個例子。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冬季的重污染天氣的應對。冬季的重污染天氣應急方案正在制定,省政府即將頒布,頒布之后還要以一定的形式加大宣傳。今年冬季應急方案比往年更加嚴格,因為應急的標準發生了變化。我舉一個例子,在2013年12月,當時西安地區出現了連續的爆表天數,持續了8天,數字在500左右。當時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可能有一些在座的記者也來了,但是當時的反應是非常的平淡。因為第一年執行新標準,媒體關注程度并不高,發出來的消息社會的關注程度也不高。但是2013年是我們霧霾最重的一年,2013年西安市的PM10的均值達到190,最長的一段時間2013年出現49天的污染天氣,但是關注度并不高。到了2016年,由于我們把應急標準降低了,橙色預警和紅色預警時間延長,社會反響特別強烈。去年的情況雖然比2015年、2014年有所反彈,但是跟2013年相比污染程度還是相對較輕的。由于應急措施的標準不一樣了,再加上群眾的環境意識提高,社會關注度提高,要求也提高了,因此在今年的冬季如果不采取更加嚴格的措施,可能全社會還會出現強烈的反響,不采取這些措施,包括今年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的標準降低了,綜合指數預測出現1天200以上的天數,就要發藍色預警;2天200以上的就要拉黃色預警;3天200以上就要拉橙色預警,4天200以上是紅色預警。當然今天在預警的紅色級別上,限行和停課采取了一些柔性的措施。比如說停課重點放在幼兒園和小學,對學校采取一些措施。過去在限行方面采取24小時全部行政區域的限行,對生活帶來影響。今年做了適度的調整,重點在白天進行限行,在晚上和非建城區范圍適當有所放松,盡量把影響程度降到最低。總之,在今年的冬季這40條任務和10條措施的保障下,我相信今年空氣質量能夠比去年的同期有一個明顯的改善。
鳳凰網記者:
您剛才提到“冬防期間大氣治理成敗關鍵在重污染天氣應對”,那么今年我省重污染天氣應對是怎么考慮和安排部署的?
陜西省大氣污染治理辦公室主任姚曉軍:
這個問題很多同仁和同事包括社會公眾都是非常關心和關注的問題。冬防期間的大氣污染治理每一天都很重要,為什么突出講關鍵在重污染天氣應對。因為在重污染天氣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影響更大,在這個時候會采取一些應急的措施,對我們正常的生產生活的影響也很大的。所以必須要做到錯峰,一定要把污染物的濃度降下來,一定要把污染發生頻次降下來。針對這個我們在攻堅行動方案當中提了很多的措施和要求,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政策措施方面。剛才發布的攻堅方案有很多亮點,最突出的也是政策方面提出很多的要求。剛才也介紹了我們有很多措施都是前所未有提出來的。比如我們修訂應急預案,這個應急預案很快就會印發。另外我們還要建立聯動的應急機制。關中是一個盆地,關中各個城市之間相互影響,污染發生的同步性非常明顯,所以關中的聯防聯控應對非常重要。我們在冬防期間有一些很嚴厲的措施,特別是重點應對重污染天氣錯峰生產提出的措施,包括像水泥粉磨站,以前沒有納入,這次在應急中納入錯峰生產的范圍當中。還有磚瓦窯、陶瓷等這些建材行業,要在整個采暖季進行停產。我們這次從政策措施方面提了很多很嚴的要求,省級各部門也在密切的相互配合推動落實。今天上午梁桂常務副省長專門召開會議,召集省發改、財政、物價、住建,還有燃氣集團,省電力公司,省地電集團等,就是研究落實冬季采暖期間的天然氣的供應,我們今年拆改了這么多鍋爐,在冬季天然氣的供應缺口很大,需要增加我們天然氣的供應量。同時,在標準上面也做了進一步的完善。大家可能也有印象,對公共影響比較大而且影響深刻的,我們在今年跨元旦的這次霧霾過程中,西安和咸陽限號不一樣,結果在咸陽不限的車到西安進不了城,到西安限不了的車到咸陽進不去,影響兩個市群眾生產生活秩序。今年從應急的標準上進行了統一,今年省級的預案和各市的預案都是由我們省廳調整,我們委托第三方機構,一個權威的技術機構由他統一我們應急預案的標準,我們統一了標準,統一啟動的要求和應急的要求。第三個層面就是從技術保障方面,我們也做了一些工作。我們省環境監測站已經被環境保護部確定為西北地區的空氣質量的預報中心站,我們省廳專門加強空氣質量建設有一系列的安排,通過這些工作以后強化我們預報預警工作,提高預報的準確率,提高預警和響應的成效。
西安晚報記者:
秋冬季攻堅行動中方案提到要出臺5個配套專項方案,目前進展如何?
陜西省環保廳黨組成員,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郝彥偉:
再好的方案再好的藍圖,落實下去很重要。今年大家看到了,我們在方案上有一條要出臺5個配套方案,這個“1+5”不等同于今年年初的“1+9”,今年的“1+9”是1個總方案+9個單項工作方案。今年冬防的任務全部寫在“1+5”方案的“1”中,40項任務。后面的5個方案是確保40項任務的配套方案。就是巡查執法、量化問責、信息公開和宣傳、預警預報聯防聯控、專項督察方案等5個專項配套方案,正在按程序報省政府審定。
巡查的方案,今年全省要派出1200人次,在采暖期間全部下去人不回來。其中1200人當中省環保廳從機關各處室還有各直屬單位抽掉240人次,他們一下去就到明年的3月31日才回來。執法的力度要高于歷史的任何時期,我們這些人派下去之后就是在發現問題,他不處理問題。發現問題以后轉交地方。另外還有市縣兩級的1000人次的執法隊伍,這些人下去之后在5個月的時間中不斷發現問題,由地方進行查處。這項任務要確保這40項任務都能得到落實。
量化問責的方案,我們發現這些問題交給你了,給你一個時間,到期不改怎么辦?量化問責規定,這個文件正在報批當中,比如說發現我們交給你的問題到期沒有改,根據數量問責相應的市縣黨委、政府負責人。這個量化問責就是把這些任務查到的,發現的還有我們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以及最近保障十九大空氣質量開展為期2個月的專項執法當中,發現的所有問題以及下去以后新發現的問題,全部進行清單管理,必須整改到位。不整改到位,就采取量化問責。除了地方政府以外,量化問責還涉及到省級有關部門。
信息公開,大家也能看到京津冀地區每天會發現一些問題,我們今年一樣,在我們微信微博,公眾網站上把1200人每天的工作動態都要進行系統的總結,至少每周會向社會發布發現問題的情況以及他們整改的情況。還有一個方案預警預報,我們已經建成了西北地區的預警預報中心,在環保部的支持下,我們預警預報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現在整個西北地區到了冬季未來36小時、72小時的預報從我們陜西省環境監測站發出來的。甘肅的蘭州、新疆的烏魯木齊他們未來的情況是什么樣子,是我們這個中心進行發布的。整個西北的預警預報中心在我們這個地方,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今年會預測更準,發布的更準確,采取的措施就會更有效。
還有宣傳方案,包括今天開新聞發布會也是宣傳方案的內容,通過在座的各位,把黨委政府“鐵腕治霾”的信心和決心要發布出去,要動員更多的群眾減少抱怨,更多的來參與到我們的“鐵腕治霾”工作當中。十九大精神里面專門提到了,環境問題要社會共治,這五個方案目前進展程度不一。最近巡查執法方案會第一個出臺,我們人員馬上就會下去,其他的方案在陸續發布之后會公開的發布。
陜西省環保廳宣教處處長吳忠濤: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感謝大家光臨!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