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煤炭企業應收賬款高企的問題被持續熱炒,成為動力煤價格難改跌勢的重要原因。隨著安源煤業中報因應收賬款占比過高引發兩位董事、一位監事擔憂的信息曝光,煤企應收賬款問題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他們相繼在審議公司半年報的董事會和監事會中對相關議案投出了反對票。
8月27日,安源煤業發布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6.6億元,同比微增6.35%。由于占營業收入主要份額的煤炭業務虧損,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62.59%,僅為9409萬元。而這還是在4月1日安源煤業調整固定資產折舊及應收賬款壞賬計提、增加上半年賬面凈利潤4899萬元后的數字。安源煤業賬面應收賬款數額巨大,較今年初激增5億元,增幅達32.7%。
煤炭上市公司近期發布的中報數據顯示,應收賬款激增的不止安源煤業一家:中國神華中報顯示應收賬款達252.8億元,較今年初增加32.2%;山煤國際為119.2億元,增加23.9%;中煤能源為94.9億元,增加16.1%;冀中能源為52.9億元,增加34.1%;堅持“零賒銷”原則的兗州煤業,賬面上也有14.7億元的應收賬款,比2012年底增加58.4%。
此外,規模較小的陽煤化工應收賬款為7.4億元,較年初增長79.2%;神火股份為5.9億元,增長189.9%;恒源煤電應收賬款較年初增長200%;鄭州煤電應收賬款較年初增長249%。
日前,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大型煤炭企業上半年應收賬款為2593億元,同比增長31.3%,多數企業承兌匯票比重達到70%甚至85%以上,解決煤炭企業應收賬款規模龐大問題似乎難尋良方。
對此,筆者認為,煤價長時間下跌早已壓得煤企難以喘息,甚至虧本生產,結合嚴峻的節能減排形勢和低迷的下游需求,業界對后市預期普遍悲觀。所以,在保證定量的情況下,先貨后款甚至直接簽訂無價合同的促銷交易在煤電企業間早已不是新鮮事,隨之產生的應收賬款激增問題也在預料之中,而且短期內還將持續。
經過安源煤業事件之后,銀行、監管機構等行業外人士越發關注煤企的應收賬款問題,對產銷規模有限、風險較大的企業實行專門管控,減少其賒銷、貸款比重,協助其回收賬款,繼而有助于煤炭企業應收賬款的回收。
考慮到目前動力煤價已深跌兩個多月,有回調需求,預計在采暖季到來之前,價格跌幅將逐步收窄。這有利于煤企提高市場地位,減少低價甚至賒銷,有助于應收賬款的消減。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