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合格。”11月4日17時18分,廣州石化化工區聯合控制室裂解裝置職工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地擊掌慶賀。在本次開工中,從裂解爐投料到乙烯產品合格,僅用了7個小時,較歷史*短開車時間記錄縮短4個小時,創裂解裝置開車乙烯合格*短時間紀錄。
盡管裂解裝置利用煉化一體化優勢,采用開車過程中將不合格物料送往煉油瓦斯管網的減排措施,但由于煉油瓦斯管網能力有限,影響裝置更高水平“安全、綠色、效益”目標的實現。
“投料兩臺爐計算,開車時間縮短一小時就能減少不合格物料約13噸/小時,因此,縮短裂解裝置開車時間是*好的減排措施。”化工一部副部長王景昭介紹。
經過技術人員詳細研究與討論,*終決定采用裂解爐投料前裂解氣壓縮機天然氣開車,裂解爐投料兩臺時打通裝置全流程,將自身生產的高壓甲烷并入燃料氣系統,減少排往煉油的壓力,投料三臺裂解時通過外引氫氣,同時通過裝置氫氣罐穩定外引氫氣壓力,縮短碳二加氫合格時間的開車措施。
為確保裝置一次開車成功,化工一部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制定了嚴謹細致的開工方案,并將開工方案進行了多次的桌面推演,確保所有參與裝置開車的職工熟練掌握開工方案。
11月4日10時18分,裂解A爐開始投料;10時25分,裂解G爐開始投料……17時18分,乙烯產品合格。
“裂解裝置本次開車不僅實現了乙烯合格時間*短紀錄,而且開車過程中排放的物料大大減少,真正實現了環保和效益的雙贏。”化工一部部長徐忠說。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