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武漢,繁花似錦,鶯歌燕舞。一輪朝陽下,幾只白鷺飛過位于青山區的中韓(武漢)石化乙烯裝置的上空,它們影影綽綽的身姿配上那高聳的塔器,讓人們看到了希望,更看到了勃勃生機。
就在一個多月前,這里的早晨還是靜悄悄,但在千里之外的山東,一雙雙焦急的眼睛始終凝聚在這里,一腔腔滾燙的熱血始終等待著迸發。
項目建設一刻也不能耽誤
“疫情防控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可是耽誤的工期怎么辦?幾乎沒有一家分包商員工愿意來武漢,這該怎么辦?施工工效提不上去,又該怎么辦?”這三個“怎么辦”,讓煉化工程十建公司中韓石化工程項目部經理、黨支部書記張團結在山東菏澤老家心急如焚。他深知,武漢的春天雖然來了,但因疫情而失去的項目建設時間比什么都重要、都珍貴。
武漢封城76天,張團結著急了76天,他著急乙烯脫瓶頸改造項目能否按期完成所有施工任務,他著急疫情過后參建員工能否順利進駐工地,他更著急項目建設工效能否得到更大的提升。一個“急”字讓他兩鬢的頭發變白了。
“不管怎么樣,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4月1日,在業主單位中韓石化公司的積極協調下,項目部首批5名先遣人員在張團結的帶領下驅車來到了闊別兩個多月的中韓石化乙烯裝置項目建設工地。
裂解爐旁邊的枯草變綠了,乙烯主管廊東側的梔子花開了,這里的春天真的來了。武漢封城期間,堅守在乙烯裝置達70天的項目部副經理、剛剛火線入黨的肖滋亭領著15名項目部員工列隊歡迎他們的歸來。張團結眼里的淚花和肖滋亭的哽咽,在這一時刻瞬間迸發出同一個主題,那就是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項目建設的“雙勝利”。一場“百日攻堅創效”大決戰就此拉開序幕。
新增裂解爐打響攻堅創效“第一槍”
“抓緊時間催圖紙、催材料、催人員,先把裂解爐施工搞起來,現在能抓住一分鐘就是一分鐘,能抓住一秒鐘就是一秒鐘,咱們耽擱不起了。”返回武漢的半個月時間里,項目總工程師、共產黨員齊向征的嗓子喊啞了、眼圈變黑了,原本就瘦小的身軀,顯得更加單薄了,多年不見的“青春痘”又出現在他的臉頰上。
為了讓中韓石化新增10號20萬噸/年裂解爐迅速實現復工目標,齊向征領著僅有的兩名技術員晝夜奮戰,他們不斷完善優化裂解爐各專業施工組織方案,從設備進場到吊車使用時間,齊向征精確到了每一分鐘。從分包商員工進場安全培訓到疫情防控措施落實狀態,59歲的項目部副經理吳斌殫精竭慮,為了讓分包商員工盡快進場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來回奔波于項目部和施工現場之間。累了他就依靠在裂解爐基礎旁邊喘口氣、喝口水,困了他就在爬在辦公桌上瞇一會兒。只要手機一響,吳斌又恢復到自己30歲時的樣子,生龍活虎般的奔向現場,這種狀態不分晝夜。
艱辛的努力,終于換來了“第一槍”的勝利。5月2日,在項目部參建員工的奮力拼搶下,新增裂解爐10組重達892噸的對流段設備模塊順利吊裝就位,輻射段爐膛組焊完畢,襯里工作全面展開,爐前管廊鋼結構開始預制安裝,這一個個捷報為即將開始的工藝管道、爐管、電氣儀表等專業施工贏得了寶貴時間。
“新增10號裂解爐9月30號高標準中交目標不變,完成對流段吊裝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堅決不能有歇歇腳、松松勁的想法。”張團結組織參建員工再次召開攻堅創效動員大會,為大家鼓干勁、加滿油。
與時間賽跑,同困難斗爭
午夜時分,在距離新增10號裂解爐項目工地一公里處,中韓石化新建30萬噸/年聚丙烯(PP)裝置施工現場燈火璀璨、焊花閃閃,混凝土澆筑、地下管網安裝同時施工,整個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土建施工現在不能按部就班,只能往前搶、向前沖,要拿出大檢修的氣魄完成聚丙烯裝置施工節點,在我們面前已經沒有任何退路了。”項目部土建專業施工經理劉承全已經連續12天和參建員工晝夜奮戰在工地上。在剛復工的那幾天里,劉承全面對新建聚丙烯龐大的土建施工量和異常緊張的施工工期,他這名項目部里的“90后”年輕“后浪”也心生膽怯。
“疫情突襲,已經把工期整整耽擱了3個月,如果不在項目組織方面有創新,不在施工工效上面有提升,那么很難在11月30日實現新建聚丙烯中交目標。”在項目黨支部會議上,張團結再次強調新建聚丙烯裝置施工節點目標完成對于整個中韓石化乙烯脫瓶頸改造工程的關鍵意義。
與時間賽跑,同困難斗爭。項目部在4月10號實現新建聚丙烯項目復工以后,劉承全帶領土建專業參建員工從落實圖紙著手,以加快人員進場速度為關鍵線路,用這個時代年輕“后浪”的青春動力,掀起了新建聚丙烯項目“百日攻堅創效”施工高潮。從混凝土澆筑到鋼筋捆扎,從土石方開挖到地下管道焊接,項目部的年輕“后浪”們晝夜堅守在聚丙烯施工現場,讓一個個施工節點得到了按期實現。
“9月30日,新增10號裂解爐高標準中交;10月17日,乙烯裝置開始停車改造大檢修;11月30日,新建聚丙烯裝置中交;12月15日立體包裝倉庫中交……”在項目部門口的大屏幕上不斷涌現出一串串紅色的時間數字,它們就像一個個花骨朵,等待著綻放的那一刻。
(田元武)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