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油田甲級重點安防單位,這是一個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沿勝利油田基地向西北方向行駛約50分鐘,跨越黃河,勝利油田電力分公司220千伏鹽鎮變電站就掩映在鄉鎮街道一隅。
電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深墻大院之內,藏著很多普通人的疑問。6月3日,油田企業開放日活動走進鹽鎮變電站,以安全生產月為主題,以網絡“云直播”的形式開啟“探秘之旅”。
副站長劉曉燕在這里工作了26年。在她看來,這里是家園,也是戰場。每次進行巡檢操作,戴上安全帽、絕緣靴和絕緣手套,再拿上十幾斤沉的接地閘刀操作棒,“就像是戰士拿起了槍?!眲匝嗾f。
是戰士就要有所守護。由電廠發出的電要升到高電壓才能輸送得遠,然后再通過變電站,把220千伏的高壓電逐級降壓為1000伏以下的生產生活用電。鹽鎮變電站作為油田電網“四角環網”結構中的一角,是油田電壓等級最高的三座樞紐變電站之一,為濱南、河口、孤東、孤島等多個油區供電,是油田20%的油井產量的動力之源,是“鎮守一方”的電力要塞。
安全是鹽鎮變電站日常管理最重要的環節。這里還執行著從80年代起就一直在油田電力系統延續的老傳統“百問不倒、千人一體”。
“倒閘操作的步驟是什么?”直播鏡頭前,主持人隨機抽了一張題卡進行提問,劉曉燕對答如流。她介紹,問答題目包括電力安全規定、工作風險,設備維護等相關知識,不論是站長還是普通員工,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從抽簽考問盒中隨機抽取題目,相互問答。建站20多年來,題目不斷擴充,考問盒和題卡也換了不知多少次,唯一不變的員工個個“百問不倒”。
不只是爛熟于心,還要外化于形。20多年來,鹽鎮變電站執行過28萬次倒閘操作,無一失誤的秘訣就在一張張“倒閘操作票”上。
不論是哪個班組值守,哪名員工操作,都要先在倒閘操作票上填寫操作步驟,書寫要用仿宋字體,整齊劃一,這就是所謂“千人一體”,看起來的就像是部隊里疊的“豆腐塊”。
“每一次操作都要經過寫票、審票、模擬操作、現場核對,然后才能開始倒閘操作,看似傳統但十分安全高效。”劉曉燕說。
走進生產區域,隔離開關、互感器、避雷器等設備林立,帶著“不怒自威”的氣勢。2012年,全站設備改造完成后,劉曉燕帶領同事們建起了變電站“非電量監測大數據庫”,每個班次都要對1100個設備節點進行測溫、測壓,連續8年積累了320萬組數據。
劉曉燕說,他們既要延續好的傳統也要賦予變電站先進的管理方法。
他們的“數據庫”從設備投產就開始記錄運行情況,定期進行數據分析,一臺設備的整個生命周期發生過什么,一清二楚?!拔覀儗γ恳慌_設備健康狀況了如指掌,這么多年,從沒有等到設備報警才發現問題,都是在初始階段就能看出端倪,及時解決,這是我最驕傲的事情?!眲匝嗾f。
不論是老傳統還是新理念,都是為了讓變電站安全高效運轉,如今鹽鎮變電站已安全運轉9000余天,轉供電量300億千瓦時,相當于全油田6年的用電量。
“我們的操作對象是高壓電氣設備,任何微小失誤都會引起嚴重后果,我們不只是為自己的安全負責,還要守護油田電網的安全,為黃河以北的油氣生產保駕護航?!眲匝嗾f。
(王維東 孫萬芹)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