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涪陵頁巖氣田焦頁11-S6HF井,正進行一開鉆井,與以往不同的是,該井取消了導管。
鉆井過程中,需要先利用導管建立井口,才能確保下一道鉆井施工順利。“一般情況下,導管不超過10米。氣田在鉆井中,先鉆遇的地層具有易漏、易堵、易垮等特點。開發初期,由于對地層地質認識不足,封堵這些層系時,下入導管長度都在60到70米左右。”江漢油田涪陵頁巖氣公司鉆井工程項目部工程師陳林介紹。
近年來,隨著氣田開發調整,焦石壩主體區域大量部署加密井和上部氣層井,隨著對鉆井成本的進一步壓縮,對鉆井工程優質高效提出新要求。
鉆井工程項目部加強鉆井實鉆資料剖析,參考相鄰構造及鉆井實鉆井身結構,開展鉆井地質環境影響因素的攻關,靈活把控現場施工設計調整原則,依據有利于安全、優質、高效鉆井和油氣層保護的原則,選著部分有利區塊,持續優化井身結構,在確保優快鉆井工藝順利實施的前提下,從“導管+三開次”優化為“導管+二開次”,縮小導管直徑和長度,為導管瘦身,降低鉆井成本,提高機械鉆速和時效,促進涪陵頁巖氣開發向低成本高效益模式邁進。
焦頁9號平臺設計5口井,前3口井2014年完鉆,2018年再部署2口加密井,根據鉆井實鉆資料的剖析,研究決定采用“導管+二開次”的井身結構,導管直徑由473.1毫米變為339.7毫米,長度也相應減少,現場應用效果顯著,機械鉆速平均提高2.25米/小時,完鉆周期縮短10多天,有效降低了套管和固井費用。
2018年以來,氣田共優化井身結構60多井次,平均機械鉆提高速2.12%,平均單井節約時間9.8天,累計節約鉆井工期費用六千多萬元。
(謝江 畢文韜)
標簽:涪陵頁巖氣田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