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熊巧紅 通訊員 吳晨林)華北油田巴彥分公司強化技術攻關,針對注氣、注水開發治理措施等方面的瓶頸問題,分區塊、分油藏、分井型逐井研究分析,采用“一井一策、一井一治”的方針,系統摸清每口井的潛力,激活低產井潛能,為油田效益開發提供技術支撐。截至7月5日,巴彥分公司今年已完成措施作業30井次,措施成功率100%,增油2.6萬噸。
華北油田巴彥分公司目前有319口油井。其中,有28口高含水井,主要位于油藏邊部。受邊水推進影響,儲層物性差,單井自然產能低,低產低效井達到24口。
分類體檢,對癥診療。技術人員為不同類型的低產低效井設置“體檢套餐”,強化室內靜態資料和現場動態資料的收集錄取,結合資料分析深入開展效益評價。根據油藏開發狀況,分析低產成因,優選措施治理技術,制定了以常規注水調整恢復為主,補孔、解堵、蓄能、封竄為輔的遞進式綜合診療方案,多措并舉,助力油藏高效開發。截至目前,巴彥分公司今年以來已完成油井措施作業23井次,累計增油1.8萬余噸。
精準把脈,通經活絡。緊扣構造解釋、儲層刻畫、剩余油描述3條主線,技術人員摸清了油井地下情況,制定油水井分級分類管理標準,將采油井分為4類,持續治理、滾動推進、動態跟蹤。由于吉華2X區塊投入注氣開發后發生氣竄,巴彥分公司與多家單位開展調研交流,優化注氣開發技術策略,采用試驗泡沫封竄工藝,改變氣體運移通道,對注氣后兩口氣竄的無液油井采用氮氣泡沫封堵技術,為后續治理打下良好基礎。
精細解剖,切中要害。技術人員精心梳理低產低效井情況,堅持油藏與采油、靜態資料與動態資料、地下潛力與地面條件“三結合”原則,現場聯合會診,定層段、定工藝、定規模,確定措施方案。針對吉華1-67X井區地層能量弱、采油井產量低等情況,技術人員在該區域開展單井蓄能試驗。目前,這個井區日產油達到3.9噸,壓裂蓄能試驗已見效果。
訓練體能,恢復生產。由于河套盆地吉蘭泰油藏西南區域儲層裂縫不發育,地層壓力低,巴彥分公司開展增壓增注試驗,補充地層能量。吉華1-26井自2021年8月投注以來,地層壓力與來水壓力持平,無法注水。去年3月,技術人員精心研究對該井進行酸化后,今年1月實施增壓增注,疏通注水通道,措施改造效果良好,地層吸水能力提高,有效補充了油藏西南區域儲層的地層能量。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