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北大研究員在納米/分子器件功能構筑研究取得新突破(2017-03-15)
納米科學和技術使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直接延伸到分子、原子水平,標志著人類的科學技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北京大學郭雪峰研究員圍繞納米材料的控制生長、納米材料的性質和器件功能構筑等方面開展了…[詳情]
原位質譜分析方法實現對單個神經細胞活體的實時研究(2017-03-1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黃光明、熊偉教授聯合研究團隊近日在神經細胞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使用自行開發的檢測平臺,對小鼠大腦的單個神經元細胞開展了多種化學成分的快速分子監測,并且可以做到同步采…[詳情]
寧波材料所在生物可降解油水分離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2017-03-14)
近些年,石油泄漏事故頻發,引發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給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為了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人類的健康,保護有限的水資源,對含油污水體進行有效分離…[詳情]
原位質譜分析方法實現對單個神經細胞活體的實時研究(2017-03-14)
【亞洲儀表網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黃光明、熊偉教授聯合研究團隊近日在神經細胞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使用自行開發的檢測平臺,對小鼠大腦的單個神經元細胞開展了多種化學成分的快速分子監測,并且…[詳情]
金屬所高性能鋰硫電池用多組元復合電極材料研究獲系列進展(2017-03-13)
硫作為正極材料,具有較高的理論比容量(比現有商用正極材料的容量高出一個數量級),同時還具有成本低廉、儲量豐富和環境友好等優點,因而鋰硫電池被認為是電化學儲能中最有前景的新一代電池之一。但…[詳情]
大連理工研究員成功研制出高靈敏度光纖應變傳感器(2017-03-09)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黃輝教授團隊研發明了一種“溫度系數可調的高靈敏度光纖應變傳感器”。與現有主流產品――光纖光柵應變傳感器相比,靈敏度提高了一百多倍,特別是可以補償各種被測物的熱…[詳情]
我國超寬調諧隨機拉曼激光器研究獲進展(2017-03-09)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空間激光信息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馮衍領銜的課題組,在隨機拉曼光纖激光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研究中提出了一種超寬調諧的隨機拉曼激光器結構,實現了1-1.9&…[詳情]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可能2021年或2022年將一架著陸器送上火星(2017-03-08)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可能在2021年或2022年將一架著陸器送上火星,此后不久,可能還將向金星發射一枚軌道飛行器。ISRO主席A. S. Kiran Kumar日前在班加羅爾向媒體表示:“政府讓我們規劃這一系列任…[詳情]
石墨烯的潔凈無損轉移及柔性OLED應用研究獲進展(2017-03-08)
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制備的大面積石墨烯薄膜在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有機太陽能電池等薄膜光電器件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而其潔凈、無損轉移是實現上述應用的關鍵。雖然目前發展了多種以…[詳情]
中美科學家開辟質譜分析儀研究新領域(2017-03-08)
目前,作為一種關鍵的分析技術,質譜分析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生物醫藥、食品科學、國土安全、系統生物、藥物發現等領域。質譜分析是基于質量-電荷比(m/z)的分析方法,具有高靈敏度、高準確度、普遍適用等優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