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中國科大在納米機電系統(NEMS)相關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2017-01-22)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基于碳納米管的納米機電系統(NEMS)方面取得系列進展。該實驗室固態量子芯片組郭國平研究組與清華大學姜開利研究組等…[詳情]
穿上“碳外衣”的生物納米催化劑性能研究獲進展(2017-01-22)
催化劑是燃料電池能量轉化的關鍵。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環境生物電化學研究組(趙峰組)與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韓鶴友團隊合作,利用微生物作為“還原劑”,以及微生物與石墨烯的自組裝功…[詳情]
新疆理化所在極性材料光催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2017-01-19)
極性材料由于分子基元在晶體中的各向異性使得晶胞中一些基團的正、負電中心并非重合,存在本征偶極矩,產生自發極化電場。目前這類材料主要應用于非線性光學、鐵電、功能性陶瓷與薄膜等。 中國科學院…[詳情]
鈣鈦礦單晶薄膜的可控制備與太陽能電池器件研究獲進展(2017-01-18)
近年來,能源需求的激增和空氣污染的加劇迫使人們尋求新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太陽能被認為是最具發展前景的清潔可再生能源之一。太陽能電池是將太陽能直接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可以高效轉換并利用太陽能…[詳情]
二肽基肽酶-IV生化檢測研究取得新進展(2017-01-17)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葛廣波、楊凌研究員帶領藥用資源開發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全新的二肽基肽酶-IV(DPP-IV,CD26)高特異性熒光探針,并將其用于人血及組織中DPP-IV的活性檢測以及活細胞和組織層面…[詳情]
我國能源技術創新:聚焦五大重點研究方向(2017-01-17)
國家能源局13日對外發布了《能源技術創新“十三五”規劃》提出,聚焦于清潔高效化石能源、新能源電力系統、安全先進核能、戰略性能源技術以及能源基礎材料五個重點研究任務,從2016年到2020…[詳情]
改寫教科書的研究:6鍵碳原子首獲影像證實(2017-01-16)
傳統教科書中,一個碳原子最多只能與4個原子通過電子對結合。但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化學家莫瑞茲·馬力絲維斯基首次合成并證實,在一種椎體形碳分子內存在一個能與6個原子結合的碳原子。 發表…[詳情]
合肥研究院在輕質氟塑料屏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2017-01-16)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應用技術研究所先進材料中心研究員田興友和副研究員張獻帶領的研發團隊在輕質氟塑料基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抗電磁干擾性能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詳情]
合肥研究院采用一步法制備高連續性鈣鈦礦太陽電池電子傳輸層(2017-01-16)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應用技術研究所潘旭課題組在一步法制備高連續性鈣鈦礦太陽電池電子傳輸層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及界面》(ACSAppliedMaterial…[詳情]
沈陽生態所在森林土壤碳循環對施肥的響應研究中取得進展(2017-01-13)
我國是人工林大國,人工林面積約占世界人工林的1/3,也占我國森林總面積的近1/3,在木材生產和生態安全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大面積純林連栽,養分輸出大于輸入等,致使我國人工林生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