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
我科學家用超強超短激光成功獲得“反物質”(2016-03-11)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獲悉,該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日利用超強超短激光,成功產生反物質——超快正電子源,這一發現將在材料的無損探測、激光驅動正負電子對撞機、癌癥診…[詳情]
美科學家通過普通玻璃提升石墨烯電子性質(2016-03-01)
導語:目前,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來創建具有柔韌性、定制和高性能的石墨烯:將其分層放在普通玻璃上。這種可擴展和連接的工藝將有助于為新的微電子和光電子元件鋪平道路,這些產品包括…[詳情]
科學家首次在集成光子芯片上產生偏振糾纏光子對(2016-02-15)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外專千人計劃專家BrentE.Little與加拿大魁北克國立科學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等單位合作,利用非線性微環諧振腔中TE和TM模式…[詳情]
加拿大科學家發現超導態新特性(2016-02-15)
據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消息,包括該校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國際研究團隊實驗確認了超導態的新特性——向列性,這一新發現有助于懸浮列車和超級計算機等技術的研發。 研究人員在實驗中發現…[詳情]
我國科學家實現國際最優單光子源(2016-02-01)
導讀: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基于半導體量子點的高效率和高全同性的單光子源,綜合性能達到國際最優。 對于這項為可擴展光量子信息技術奠定基礎的突破性成果…[詳情]
中國科學家設計出可快速充電環保低毒電池(2016-01-25)
中國復旦大學研究人員22日說,他們設計出一種可快速充電的概念性環保低毒電池,將來有望應用于風力與太陽能發電等能量儲存及智能電網峰谷調荷等方面。 這項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志上…[詳情]
英國科學家使用石墨烯等離子體研發出可調諧太赫茲激光器(2016-01-21)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使用石墨烯等離子體的獨特特性開發了一款可調諧太赫茲激光器。該成果發表在《科學》雜志上,該論文描述了研究小組的實驗方法、所制作的四個原型、激光器的效果,以及他…[詳情]
我科學家發現“氧氣起源”新機制(2016-01-07)
在無生命跡象的地球早期,存在少量氧氣,即穩定的基態氧分子。顯然這些氧氣不可能是通過現在所熟知的光合作用而來,那么它來自何方?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田善喜教授研究組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早期地…[詳情]
英國科學家研發跟蹤太空垃圾的新技術(2016-01-07)
據報道,1957年,運載火箭將蘇聯人造地球衛星1號衛星送入軌道,之后它成為了第一塊太空碎片。到今天,大型空間碎片的總數不計其數。根據美國宇航局的數據,截止2013年底,超過50萬件太空垃圾的直徑超過…[詳情]
科學家利用快速射電暴精確驗證愛因斯坦弱等效原理(2015-12-28)
恰逢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問世100周年之際,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ReviewLetters)于12月23日以“Editors'Suggestion”(主編推薦)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高能…[詳情]